陈旭赴青海看望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清华新闻网9月3日电(通讯员 冯梦迪 朱海雯)8月29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二十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看望即将开始支教服务的清华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志愿者,并与湟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和湟中县第一中学领导,以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进行座谈。青海团省委副书记冉清,西宁市政协副主席、湟中县委书记李晓舸,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等一同看望并参加座谈。

陈旭在座谈会上讲话
陈旭在座谈会上讲话,对志愿者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表示肯定。她指出,研究生支教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历届志愿者为西部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更收获了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成长,了解了国情,坚定了理想信念。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二十年,逐步形成了系统规范的工作体系,积淀了支教文化。
陈旭对支教团服务地和服务学校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志愿者提出了三点希望:牢记使命和责任,服从学校安排,努力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勤勉工作、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苦练本领;充实乐观工作,科学安排生活,注重身体健康。

志愿者在座谈会上汇报支教服务工作
座谈会上,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队长刘淙、职业教育中心分队长朱海雯汇报了支教团整体工作、培训准备工作以及在两所学校的服务情况。10名志愿者在自由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支教初心、对支教的理解以及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和对自己的期待。

冉清在座谈会上讲话
青海团省委副书记冉清勉励志愿者牢记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同志对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嘱托,用信念成就青春之母,用情怀担当青春之责,用激情散发青春之光,用吃苦避免青春之憾,用奋斗谱写青春之歌,并希望志愿者锻炼好能力,充分发挥好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扶志和辐射带动作用。

李晓舸在座谈会上讲话
西宁市政协副主席、湟中县委书记李晓舸介绍了湟中县的县情和历史文化特点,表示志愿者为湟中县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志愿者在支教之余积极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接受实践锻炼,丰富人生经历。
座谈会上,湟中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宋长生、湟中县第一中学校长唐发鸿也分别发言,对往届支教团在两所学校的支教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新一届支教团志愿者作出更好成绩,收获更多成长。
与会人员还观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纪录片。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歌《与你西行》的合唱声中,座谈会结束。

陈旭一行参观志愿者办公室

陈旭一行参观志愿者宿舍

陈旭一行参观湟中县第一中学校史馆
座谈会前,陈旭一行参观了志愿者的办公室和宿舍,详细询问关怀了志愿者的工作生活情况,随后还参观了教学楼、体育馆、操场、食堂等,了解了支教团服务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并在校史馆了解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湟中县第一中学连续支教十三年的历史和成果。

陈旭一行与志愿者合影留念
1998年,清华大学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组建了研究生支教团。二十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322名志愿者前往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湖南等地区接力教育扶贫,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更在服务与奉献中了解了国情民情,明确了成才报国的人生志向。截至现在,支教团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5万小时,教授学生超过1.9万人。近年来,支教团获得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目前,第二十届支教团21名志愿者已经分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青海湟中职业教育中心、青海湟中第一中学、湖南吉首民族中学等五所学校,接过教育扶贫的接力棒,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用青春筑梦新时代。
供稿:校团委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