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获颁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清华新闻网11月7日电(记者 李华山)11月5日,清华大学在主楼举行仪式,授予2017年图灵奖获得者大卫·帕特森教授名誉博士学位,校长邱勇为帕特森教授颁发了学位证书。副校长杨斌出席仪式,研究生院院长周杰宣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同意授予大卫·帕特森名誉博士学位的决定。仪式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主持。

邱勇与大卫·帕特森教授会谈 常志东 摄
授予仪式前,邱勇与大卫·帕特森教授进行了简短会谈。邱勇介绍了清华大学近期的发展情况,重点谈到学校在全球战略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回顾了帕特森教授和清华大学的交往与合作经历。帕特森教授对获颁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表示感谢。

邱勇授予大卫·帕特森名誉博士学位 常志东 摄
在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邱勇在致辞中首先对大卫·帕特森教授表达了热烈欢迎与诚挚祝贺。他说,帕特森教授是当今国际公认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顶尖科学家,本次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不仅是表彰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作出的开创性、卓越的学术成就,更是表彰他为国际计算机科学学术团体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长期以来他在积极推动中美高校开展合作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邱勇致辞 常志东 摄
邱勇表示,帕特森教授积极推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术合作,对中国与清华的计算机科研教育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并热诚地为中国计算机学科领域举荐优秀青年人才,有的已经在中国科研领域和产业界脱颖而出。在2013年,帕特森教授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的《云计算与软件工程》是学堂在线第一门上线的国际课程,到目前受众已超过19000人次。这些合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也提升了清华计算机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相关学科国际合作研究的深度开展。最后,邱勇预祝未来清华与帕特森教授在RISC-V开源处理器领域开展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大卫·帕特森教授在答谢词中表示,清华大学是全球享有崇高声望的高等学府,被授予清华名誉博士学位不仅是他本人的巨大荣誉,也是伯克利加州大学和清华大学友谊与合作的象征。他希望在新一代芯片技术的开发上,两校能够更紧密地携起手来,持续推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帕特森教授作专题演讲 常志东 摄
授予仪式结束后,大卫·帕特森教授为清华师生作了题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新黄金时代”( A New Golden Age for Computer Architecture)的演讲。
演讲中,帕特森教授简要回顾了芯片微代码技术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谈到自己在发现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在运算时间和功耗上的消耗过大时,就有了探索降低架构的复杂度,设计制造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的设想。目前全世界最主流的智能计算终端,也就是智能手机产品中采用的 ARM 架构,本质上就是 RISC 架构的一种分支。若合计所有计算领域中的各类型 RISC 处理器,其占全球处理器年出货量的比重超过 99%,这些芯片被广泛运用在智能手机、物联网、平板电脑、服务器等设备中。帕特森教授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在当前在摩尔定律已经过时的时代下,计算机体系结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以个人求学、成长和偶然从事计算机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现身说法,激励在场的年轻学子们,尽管计算机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会使得芯片架构研究开启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授予仪式上校长邱勇(右二)、姚期智先生(左一)、周杰(右一)与大卫·帕特森教授合影 常志东 摄
演讲结束后,帕特森教授与现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授予仪式现场 常志东 摄
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教授长期致力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可靠性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杰出的研究成果,是国际著名的计算机领域专家。他提出的系统化、量化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和评估的方法,持续性地影响了整个微处理器领域。因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他曾荣获多项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其中包括2017年ACM图灵奖、硅谷工程名人堂奖、IEEE John von Neumann勋章、ACM-IEEE CS Eckert-Mauchly奖、日本计算机和通讯奖、计算研究协会杰出服务奖、ACM杰出服务奖等国际著名奖项,并于1993年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帕特森教授对华友好,一直与清华大学保持着友好密切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他所在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相关学院与清华的学术合作。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 清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