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27日电(通讯员 朱涛) 12月2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院士、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和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三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21位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党办校办主任丛振涛主持。

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现场 常志东 摄

范海林讲话 常志东 摄
范海林在讲话中对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为迫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正在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身正处于从大众化后期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间节点上,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参谋咨询、指导引领、凝聚队伍、监督推动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已经有17年,目前有106所支援高校对83所受援高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缩短地区高等教育差距、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希望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能够充分总结对口支援成功经验,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在推动对口支援的精准支援,包括受援高校定位精准、支受高校的匹配精准、对口支援工作精准方面下功夫,促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更高成效,助力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陈旭讲话 常志东 摄
陈旭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感谢教育部对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对口支援工作是服务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的重要实践。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口支援工作要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要总结好17年对口支援实践的经验,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新时代的需求,要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和有效的工作建议,有力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更加规范、精准、高效。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要面向参与对口支援的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重点围绕促进受援高校的“四个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作用。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宣传,呼吁和争取国家相关教育资源更多向中西部高校倾斜。作为新成立的委员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向其他优秀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习,尽快明确工作职责、搭建工作机构、形成工作机制。陈旭代表各委员表示,会履行好委员职责,遵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对口支援的深入开展,为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参会委员就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的定位、目标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讨论,并结合自身对口支援工作的经验、体会和建议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交流讨论前,由范海林为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由陈旭为各参会委员分别颁发了对口支援工作委员会委员聘书。

与会人员合影 常志东 摄
供稿:对口支援办 编辑:华山 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