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出席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通讯员 许亮 马之野 钟乐)8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主持开幕式。国内外专家学者等450余人参加论坛,通过交流、讨论,形成8条“西宁共识”。
作为论坛支持单位,清华大学多名教师参加了论坛的筹备、组织和主持工作,并发表了多场学术演讲。

陈旭发表题为《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的主旨演讲
陈旭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将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青海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发展做好智库工作。
随后,陈旭围绕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发表主旨演讲。陈旭指出,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汇集了我国自然生态资源的精华,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十三亿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丽中国的美好向往。全民公益性是设立国家公园的根本使命,要让国家公园成为全体国民走近自然的一扇大门,成为展示生态文明的一扇窗户,要将生态效益全民共享、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和文化内涵全民共享理念体现在国家公园建设的方方面面。陈旭强调,大学是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实现的重要力量。大学与国家公园的合作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也能助力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实践。

王光谦发表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系统分析了降水量变化、放牧活动对三江源地区植被演化的长期影响,介绍了空中水资源利用技术及试验场景。他认为,应当重视三江源南部地区植被退化风险,合理管控人类活动影响,探索使用新技术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形势。

陈旭、王光谦与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参会代表合影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组织了“国家公园制度创新”边会。边会由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主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办副主任唐芳林、唐小平、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庄优波等五位专家进行了发言,并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参会代表就管理事权划分、法律保障、特许经营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杨锐(左)主持“国家公园制度创新”边会,庄优波(右)在边会上发表演讲
本次论坛设立了多个分论坛,杨锐应邀担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分论坛特邀主持人,并发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变革性转变》主题演讲。他呼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根本转变,具体包括保护意识主流化、保护利用统筹化和保护行动全民化等三个方面。他代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团队提出了法律、行政、市场、技术和社会等五方面的19项具体行动建议。
供稿:党办校办 建筑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