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5日电 9月21日,以“传播如何塑造气候未来:连接·赋能·转型”为主题的2025清华大学全球气候传播论坛举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等出席活动。
杨斌介绍了学校在绿色技术与气候传播方面的探索,特别是以跨学科协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依托“零碳空间”等平台推动青年学生参与绿色实践,展示清华在知识生产与社会动员中的示范作用。
能源基金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执行主任王志高表示,气候传播需要讲清路径和协同效应,回应民生关切,塑造共同愿景,并激发制度和技术创新,最终落实到公众可见的行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既是科学挑战,也是传播挑战。学院将发挥学科所长,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可理解的故事,培养既懂科学又懂传播的人才,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与全球气候行动。
主旨发言从科学、合作与文化三重视角展开。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陈德亮院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分别围绕强化科学、政策、社会与公共传播的协同,推动包容性合作,文化资源在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进行分享。
主论坛圆桌讨论围绕“从故事到解决方案:传播如何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展开。两场分论坛分别围绕“新信源·新声音”与“故事的力量:驱动行业与城市转型”展开。论坛同期还分享了清华低碳校园建设的阶段性实践。
清华大学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在闭幕总结中表示,将携手各方伙伴,在跨文化叙事、南南合作与地方转型等领域推出气候传播研究成果与能力建设计划,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双向转化。

参会嘉宾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办公室协办,并得到能源基金会支持。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