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歆杰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系党委书记。他曾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杰出教学奖、霍英东教育教学一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荣誉。他担任本科核心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20余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在慕课建设、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育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等方面的理念、措施和成果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牵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矢志创新,引领我国高校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从2001年留校任教起,为应对移动互联时代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挑战,于歆杰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教学学术研究,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方面成为引领者。
在教学资源方面,于2013年牵头开设清华大学首门慕课——电路原理,在edX和学堂在线上线并持续运行至今,吸引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万名学生学习,获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和一流本科课程。任教育部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主任。
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提出“电路原理”课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全新教学模式,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开设出不同类型的课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用雨课堂等工具挖掘学生能力以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得以显著提升。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和清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5年起,牵头十余所高校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研讨,影响全国近百所高校的电路课程教学。2015年牵头组建“电路教师之家”微信群,吸引全国近500位电路课程教师。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期“雨课堂×电路原理”研修班,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2021年牵头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已有超过130所高校电路课程加入。
二、临危受命,在抗疫在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春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清华大学为确保在线教学质量,迅速成立3个专家组和1个工作组,于歆杰任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
面对突发的遭遇战,于歆杰带领专家组成员攻坚克难,以“确保如期开课”的强烈使命感完成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成立专家组到面对全校教师开展首场培训仅短短3天时间。专家组成员夙兴夜寐,从上午6-7点就开始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平均每天在微信群发言讨论300条左右,解决了众多针对大规模整建制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所面临的思维方式转变、在线教学设计和工具操作等难题。专家将本组研讨成果迅速带回院系,将广大教师的顾虑和问题及时带回专家组讨论,从而形成快速联动迭代机制,很快将开展在线教学的理念和措施普及开来。
在专家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学生的努力下,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的几乎所有课程都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圆满完成,给这场“大考”交上了合格答卷,同时定点帮扶、辐射带动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的线上教学工作。
三、从教到育,以言传身教育时代新人
“课大于天,以本为本,给本科生上好课”是于歆杰的第一要务。自2002年讲授“电路原理”课程以来的20多年里,从未因出差、开会或身体原因调整过一次课堂讲授,始终以“最高权重”保证本科课程教学。学生的反馈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人品无愧于等身的荣誉”“于老师的课堂绝对配得上中国金课的称号”“于老师的教学体系非常成熟,讲课条理十分清楚,学生能清晰感受到,老师微信答疑,认真负责,与学生打成一片”…… 10余次学生评教进入全校前5%,获学生评选的“清韵烛光”清华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和良师益友称号,获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于歆杰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工作,与班级每位同学保持每学期至少一次超过30分钟的一对一谈话。在2022年5月清华大学校园封控期间,主动申请驻校,每天深入学生当中,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多次担任清华大学SRT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师,训练学生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指导学生2次获得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2010年暑假率领电机系“溯源”联合考察南涧分队,奔赴云南考察澜沧江流域旱灾与水利开发,成果获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从学习课程知识、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发现可能的突破点、遭遇挫折后调整心态等方面对学生开展训练。培养的研究生中,4人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歆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书育人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清华新闻网8月1日电)
供稿:电机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