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7月11日电 7月6日,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中意基地”)在主楼会议室举行首届学术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委员会会议。副校长、中意基地管委会主任王宏伟,文科资深教授、中意基地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鲁晓波,国际处处长、中意基地主任郦金梁,以及中意基地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参加会议。国际处副处长、中意基地副主任陈瑾羲主持会议。

王宏伟讲话
王宏伟对学术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和定位提出了要求,并感谢相关院系机构对中意基地发展的支持。王宏伟指出,学校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意基地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学校设立的基地主要发展目标,发挥学校在欧洲教育科研平台的作用和设计学科优势,统筹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为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以及带动中国设计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对进一步推动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全球影响力、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地将进一步发挥清华在欧洲的交流平台和前沿阵地作用,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郦金梁发言
郦金梁介绍了中意基地的发展规划,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2030全球战略》强调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构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优质办学资源,推进全球战略海外布局。中意基地是学校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五年来,中意基地在推动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深化合作,以及人才培养、设计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果。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助力中意基地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群体,建设全球卓越的教师队伍,促进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鲁晓波发言
鲁晓波表示,中意基地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平台,通过举办各类高层次展览、发布会和大型学术活动,打造中国设计产业在米兰的展示中心和中意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文化、艺术、原创设计“走出去”,引领“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提升,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中意基地将成为清华大学和地方政府、产业界的合作基地。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为中国原创设计、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搭建展示平台。
与会委员听取了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的情况汇报,审议了学术指导委员会章程,并围绕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发展规划、跨学科人才培养、海外学生交换、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议题提出了建议。

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胡钰、朱旭峰、孙茂松、曹炳阳、刘书明、张悦、王建强、陆瑶发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表示,期待学院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训、通识课教学等方面与基地开展合作,为实现基地发展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建议,基地设计创意类比赛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评委,更好地推动基地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表示,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创新融合是当下趋势,未来希望借助中意基地,带领博士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航天航空学院院长曹炳阳期待,借助基地支持,深化与米兰理工大学的学术合作,促进工科与设计学的交叉融合。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谈到,希望通过基地搭建的平台,不断探索与米兰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机制、学分互认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依托优势学科,撬动更多海外资源。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介绍了学院与意大利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的情况,表示学院愿为基地未来发展提供相关的人员及学术活动支持。车辆与运载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强表示,希望通过中意基地,进一步拓展海外科研资源,赋能相关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系副主任陆瑶围绕跨学科、跨国际分析了中意基地的两大特点以及基地在促进学科交流、连接中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供稿: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编辑:李萍
审核: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