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第四届全国写作课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五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清华新闻网7月3日 6月27日,第四届全国写作课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五周年庆祝活动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并致开幕辞。副校长、课程负责人彭刚主持开幕式。

20230627-写作研讨会-杨艳宾-邱老师致辞.jpg

邱勇致辞

邱勇代表学校向“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五周年表示祝贺,向所有为课程建设倾心付出的教师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邱勇指出,“写作与沟通”课不仅是清华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更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回归。五年来,课程围绕学校“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教育理念,形成了“主题式、小班制、全过程深度浸润”的独特教学模式。同学们在开放交流中更好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发现真问题,并将课程收获不断延展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读以致用,写以致用”,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与认可。

邱勇强调,好的教育离不开好教师,好的课堂离不开好设计,好的课程要让全体学生受益。面向未来,希望“写作与沟通”课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进好老师,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成长。希望各位嘉宾以本次研讨为契机,共同探索一门“好课”的理念与路径,努力把成功经验延伸到更多教师、更多课程、更多同学。

20230627-写作课研讨会-孙波-彭刚发言.jpeg

彭刚发言

彭刚指出,清华写作课在五年中迅速实现了面向大一新生的“高质量全覆盖”,很多同学都在课程中实现了“春天竹子拔节”般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层面的资源支持、学生自身的努力付出、授课教师的全心投入、专家前辈的扶持把关、全国同道的关注支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彭刚表示,写作课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开阔心胸、重组思维,实现人格成长,需要坚持建设、持续探索。目前,各个高校的写作课建设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多元化、差异化的课程理念与模式为未来写作教育建设和改革带来了充足的经验与启示。希望关注写作教育的同行能够建立教学共同体,携手探索写作教育的应有之义,帮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有条理地思考、优雅而自如地表达,同时让教师团队从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中有所收获,最终在学生、教师的持续互动与成长中实现好的写作教育。

20230627-写作课研讨会-孙波-王永雄何伟明曹柳星(从左至右)发言  (窄版).png

王永雄、何伟明、曹柳星分享(从左到右)

会议特邀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署理主任王永雄、副主任何伟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简称“写作中心”)主任曹柳星作主题报告。王永雄和何伟明结合“与自然对话”“与人文对话”两门课程,从“阅读”与“写作”一体两面的关系入手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以文本研读为导向的通识写作课建设思路及特色资源。曹柳星以“清华大学写作课的‘缘何、为何、如何’”为题,分享了清华写作课的建设初衷、特色教学模式与团队管理理念。

20230627-写作课研讨会-孙波-梅赐琪主持圆桌讨论楼红英黄阿莎孙华金立(从左至右)参与讨论.png

圆桌讨论

随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写作中心首任主任梅赐琪主持了以“中文通识写作教育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写作中心负责人孙华,浙江大学哲学院、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黄阿莎,厦门大学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原副主任楼红英分享了各自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写作课建设的目标、理念、措施及成效。

当天下午,以“课程建设与团队管理”“通识写作的教学实践”为主题的两场专题研讨分别举行。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教务处、写作中心、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主办,学堂在线、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清华大学学生写作协会协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深圳、威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全国59所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00余位教师与会,近500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收看了会议。

“写作与沟通”课程是由邱勇推动、彭刚担任负责人的清华大学本科通识必修课程,于2018年9月正式开课、2020年9月正式覆盖全体大一本科生,开课五年来已陪伴12000余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课程是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培养通识视野与素养的同时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写作中心还将继续依托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努力搭建高校写作教育交流平台,提升通识写作教育质量。

供稿:教务处 写作中心

编辑:李若梦

审核:刘蔚如 曲田 段颖

2023年07月03日 21:56:2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