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8日电 5月6日,第四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二十位来自全球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与领军学者,以一场对话、三大圆桌为依托,从全球背景下的金融动荡切入,对世界经济秩序变革展开深入讨论,并对中国与世界金融市场做出前瞻分析,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问题开启有益思索。

顾良飞致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顾良飞表示,论坛就中国与世界的经济金融市场、政策形势进行学术分析和前景展望,有助于从不确定的国际金融大背景下,寻找到具有确定性的中国式经济发展道路。
主旨演讲环节以“全球金融动荡与世界秩序变革”为主题,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依次作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环节由鞠建东主持。

斯蒂芬∙罗奇线上作主旨演讲
斯蒂芬∙罗奇表示,应增强中美双边交流互信,共同应对全球衰退风险。中美关系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向和增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解决中美冲突方面,他从保持对话、降低投资壁垒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朱民线上作主旨演讲
朱民认为,2023年全球金融风险上升,银行股动荡、瑞士信贷和硅谷银行的破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硅谷银行的事件本身不是系统性风险,但其性质是系统性风险。他指出,系统性风险体现在整个银行业出现了系统性资产负债表错配,主要是因为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大扩张。

李稻葵作主旨演讲
李稻葵表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稳增长保增长,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发展要靠政府与市场同时发力。他指出,未来中美要在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加强沟通协作。

鞠建东作主旨演讲
鞠建东提出“大国竞争的九字战略:不称王、稳市场、谋共享”。“不称王”就是不谋取全球霸权,其原因在于不可行、没好处、不应该;“稳市场”是秉持以市场换规则理念,用单边开放、双边谈判、先易后难、有序进入、以“滚雪球”的方式推进“亚洲共同体”的建设;“谋共享”是指在竞争共存的大环境中谋求市场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发展共享的世界秩序。
圆桌讨论一“中国经济展望”由《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主持。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田轩出席圆桌环节并进行了主题演讲。嘉宾们针对“如何扩内需,推创新,促改革”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担任圆桌讨论二“全球金融动荡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主持人。出席该圆桌的嘉宾包括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张晓燕,嘉宾们就“美国银行危机是否具有系统性深层因素”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圆桌讨论三“全球金融动荡与中国经济展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斌主持。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业务委员会主席黄海洲,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出席圆桌环节并作主题演讲。嘉宾们就“中国和全球面临的风险如何应对”问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自2019年创办,每年春夏相交之季在京举行,以“聚焦全球视野、助推多维度交流”为出发点,邀请全球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与领军学者,共同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政策走向参研献策,论坛受到全球专业机构和行业人士的关注和热议,成为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交流重镇。
供稿:金融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