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4月30日电(记者 王晓霞 摄影 张玉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4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首届“器识为先”从游节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举行。校长王希勤出席活动并作主题报告,为先书院师生齐聚一堂,畅聊学术,共享从游之乐。

王希勤作报告
王希勤作题为“突破利基,融通中外”的报告。利基化(niche)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可以用来形容现代化进程中个人取代集体、成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现象。他阐释了“利基化”所带来的问题,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利基化”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团结协作的组织方式,将注重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注重情感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将西方的现代性跟中国的传统性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校正以书院建设与交叉工程人才培养等为契机,不断探索促进“三个第一”更好结合的方法与路径。
王希勤辨析了“学科”与“专业”的不同概念并指出,学校应国家之需成立为先书院,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在学科和专业上有宽阔视野的人才,培养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他表示,在未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在学科—专业和本科生—研究生两个维度的框架上选择学业发展的路径。学校将借鉴和超越国际上四类典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融通各种模式的优势,不断探索顶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就如何从个体层面突破利基,王希勤建议同学们:从“自”的角度,即着眼于内在素质的“我”,要建立全面的自我认知,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增强志气、骨气、底气,补足精神之钙;要勇于自我革命,增强内省和审美的功夫。从“己”的角度,即着眼于社会角色的“我”,在承担好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要勇于承担超越当下、超越本地本国、超越人类自身的责任,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
王希勤最后勉励大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殷殷嘱托,做到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希望在为先书院的发展建设中,能够实现师生同游、师生共建,共同探索一条培养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的清华道路。

欧阳证致辞
教务处处长、为先书院院长欧阳证在致辞中表示,为先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是清华大学创新工科培养模式的先行示范。希望同学们发展个性化的比较优势,一起成为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

曹良才和宋成发言
精密仪器系教授曹良才和材料学院教授宋成作为为先书院科技创新与挑战(TIC)课程导师代表发言。他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经历,分别以“敢为先天下,创新赢未来”和“研途同相伴,导学共成长”为题阐释了自己对为先书院文化和学生成长成材的思考。

马若馨、王卓、蒋皓辰、石啸睿、李行初发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为先书院马若馨、王卓、蒋皓辰、石啸睿、李行初五位学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长故事和学习收获,纷纷表示要做“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勇敢地去做真正的“先行者”。为先书院学生李与涵和李静莹主持了首届从游节。

揭牌仪式
“有美育,更清华”。活动现场,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欧阳证、美术学院创意设计课程任课教师邱松、为先书院副院长王秀梅共同为“为美课堂”揭牌,王希勤登台见证揭牌仪式。为先书院一直将“优秀的人文素养”作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和美术学院共同打造全新的“为美课堂”。

活动现场
师生偕行,其乐融融。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向在座老师和现场嘉宾自由提问,老师和现场嘉宾就同学们学业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现场答疑,鼓励同学们探索更多的发展方向。师生共话人生体验、分享成长乐趣。首届“器识为先”从游节在师生从游的愉快氛围中圆满落幕。

师生合影留念
精仪系、集成电路学院、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部、校团委、教务处、书院管理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从游节活动。
编辑:田姬熔 李若梦
审核: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