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4月29日电 4月26日,第七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加速低碳转型·赋能美丽中国”为主题,邀请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合作机构和百余位专家围绕低碳转型如何赋能美丽中国建设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核心议题设置八个平行论坛。5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现场参会,近9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观看。

薛澜、贺克斌、秦虎(从左至右)致辞
在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薛澜,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发表致辞。主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CEMF副主任陈玲,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共同主持。
薛澜表示,加速低碳转型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需要协调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贺克斌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危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探索可协同增效的应对之策。
秦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要求,有序、有效地推进气候行动有利于获得经济、社会、环境和气候等多重效应。

潘家华、周大地、张希良、苏斌、鲁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作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需要针对技术路线选择、能源供给保障、财政和市场激励机制等问题,开展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加强政策实施和市场引导力度,提高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推动零碳动能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指出,因为模型建模中存在不确定性,不要忙于把模型建得非常复杂,而是要进一步解决模型如何运行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低碳转型目标服务的问题。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分享了对经济系统建模、能源系统建模、人类系统和地球系统耦合建模、大气化学模式与经济系统和地球模式连接等前沿科学问题的思考。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苏斌分享了在新加坡光伏使用和东盟区域电网中所涉及的问题。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鲁玺表示,我国不同区域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上存在较大差异,兼顾地区效率与公平的能源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启动仪式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在年会上启动。青年学者论坛将为能源环境经济领域热爱模型的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本届年会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组织,联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作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李萍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