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电子系教授丁晓青当选计算机视觉专委会终身学术贡献学者

清华新闻网1月16日电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CCF-CV)年度工作会议举办,会上公布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评选的终身学术贡献学者、杰出成就学者、学术新锐学者、持久影响力工作和服务贡献学者等奖项。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丁晓青当选CCF-CV终身学术贡献学者。

该奖项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评选,旨在表彰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丁晓青长期从事智能图文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因在模式识别信息熵理论指导下,对大规模复杂模式识别问题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而当选。

20230113-电子系-电子系-截图.jpeg

丁晓青表示,此荣誉是集体的荣誉,是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室全体成员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经过几十年努力共同取得的成绩。目前研究室仍然坚守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前沿,努力开拓健康识别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非接触人体生理信号测量关键问题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借鉴信息科学技术在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客观化信号测量和解读方法,创新实现脉搏波、舌象、心电及呼吸波四大识别引擎,努力让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能够像高明的中西医一样“看病”。同时采用电刺激、呼吸、音乐等手段的生物反馈技术,实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专注力的目的。为实现实时、无创、精准、客观化身体健康测量与调节的目标不断奋斗。

人物介绍

丁晓青,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智能图文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文字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视频智能监控。发表论文近600篇,合作专著7本,获授权发明专利33项。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008、2003和1999年)、三等奖1次(1992年),以及多项省部级奖励。由于在多文种文字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被选为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终身会士(IEEE Life Fellow)。她提出的“模式识别统一信息熵理论”对模式识别系统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供稿:电子工程系

编辑:段颖

审核:田姬熔

2023年01月16日 11:23:2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