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 11月27日,水利科学家、泥沙专家钱宁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钱宁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楚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春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志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倪晋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中国水科院院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匡尚富,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一级巡视员张新玉,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等行业专家、毕业校友,钱宁先生之子钱心毅,在校师生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张任——钱宁师德奖”“钱宁励学金”获得者代表出席活动。

王光谦致辞
王光谦在致辞中表示,钱宁先生是我们心目中的学术大师,一生致力于黄河事业和泥沙研究,他的著作《泥沙运动力学》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无法超越的杰作。钱宁先生将泥沙研究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国内外很多人听过他的课、看过他的书,都以自称是钱宁先生的学生为荣。王光谦用“高度”“广度”“深度”“暖度”概括了他对钱宁先生的认识,并指出水利不光有大师,也有大楼,水利的大楼就是祖国的大江大河,水利的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要把钱宁先生开创的泥沙事业、精神和作风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的大师。

王笃金致辞
王笃金在致辞中讲到,中国科学院自1955年成立以来,共有1400多位当选院士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2022年是20位院士的百年诞辰,在清华大学泥沙馆一楼,中国科学院专门制作了“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展览,钱宁先生是主题宣传活动中的杰出代表。本次纪念大会将进一步深入讲述钱宁先生的科学故事,展示科学风采、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

朱程清致辞
作为钱宁先生所在泥沙所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朱程清代表水利部致辞,指出30多年来在钱宁先生的精神感召和众多水利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已经在江河治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改善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钱宁先生最关注的黄河流域,在水沙关系、水土保持、水沙调控、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河流演变、泥沙输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仍然有很多科研难题需要我们完成。朱程清表示,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匡尚富、薛松贵、吴道喜(从左至右)致辞
匡尚富表示,钱宁先生学贯中西、驰名中外,是新中国泥沙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一位追求真理、勇于开拓、胸怀祖国、贡献突出的大科学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薛松贵表示,钱宁先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谦虚谨慎、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谱写黄河保护治理的美好篇章,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表示,钱宁先生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三峡工程和治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生的思想是水利领域的光辉旗帜,是长江泥沙研究工作的指路明灯。

嘉宾发言
钱宁先生的亲属、同事、学生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先生的大师学识和人格魅力。纪念会上还举行了第十五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张任——钱宁师德奖”以及“钱宁励学金”的颁奖仪式,三位获奖代表发表感言,表示要将钱宁先生为人为学的精神传承下去。
27日下午,钱宁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清华大学水利系主任李丹勋主持研讨会,胡春宏主持“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专题学术报告,清华大学河流所所长徐梦珍主持“钱宁学术思想传承”研讨环节。嘉宾们围绕“大先生”特质、如何更好传承发扬“大先生”精神、如何服务学科发展与国家建设进行了深入而有前瞻性的探讨。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22年恰逢杨振宁、钱宁等2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百年诞辰,中国科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在泥沙馆一层长廊举办“科学人生·百年”2022年度主题展览,宣传展示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与土木水利学院联合筹备的“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黄河”——纪念钱宁诞辰100周年展览在泥沙馆二层大厅同期举办,展览通过6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30余件钱宁生前档案文献和实物资料,回顾了他对我国和国际泥沙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在清华大学的难忘岁月和感人故事,生动展示了钱宁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与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科学人生·百年”2022年度主题展览

“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黄河”——纪念钱宁诞辰100周年展览
钱宁(1922年12月4日-1986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水利科学家、泥沙专家。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1947年赴美求学,1948年在依阿华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伯克利加州大学师从著名泥沙专家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授,1951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钱宁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中苏技术合作项目中方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副所长等。1973年调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授,曾任泥沙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1983年任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钱宁先生继承并发展了爱因斯坦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体系,倡导并开展了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研究,开拓了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的河床演变研究,并为黄河、长江、三峡工程等江河治理与开发鞠躬尽瘁,为教书育人、培养后辈呕心沥血,在病中悉心指导培养了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钱宁倡导推动组织了三次全国泥沙培训班和一次国际泥沙培训班,为水利科研设计单位、水利院校和水文站等培养了数百名泥沙工作骨干人才。
供稿:水利系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