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4日电 11月1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王秀军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钹,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文作主旨演讲。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主持圆桌讨论。
本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治理与数字伦理建设,以“人工智能的产业方向与伦理取向”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对话讨论。

王希勤视频致辞
王希勤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既为世界各国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安全、伦理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身处这一史无前例的大变局之中,如何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塑造健康的伦理价值,探索数字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紧迫课题,需要我们共同付出努力。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交融、学术与产业协同创新,不仅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方面勇闯前沿,也要在价值引领、伦理规范方面走在前列。
王希勤表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治理、伦理教育。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产业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形成人工智能研发、产业、治理“科研矩阵”;打造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等高水平交流平台;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科技伦理委员会,积极推动科技伦理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汇聚、挖掘、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引导青年人才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王希勤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秉持科技向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让数字文明更好造福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秀军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将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作为新一批增长引擎的重要部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从国际范围看,无论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对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寄予厚望。我们应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搭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张钹表示,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算法具有不透明、不可控或不可靠等缺陷,导致人工智能技术极易被无意误用,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提出的诸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很难准确描述,即便是可以定义也很难执行,因此就需要全球范围合作,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标准。
高文表示,根据有关统计部门的分析,算力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目前国家正在构建中国算力网络,其总体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网络的技术体系,把算力中心通过网络互通互联起来,组织一个高效、协同的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算力供给模式的变革。
薛澜在讨论环节指出,我们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已经进入到一个从探索一般性规则到探索更具体的技术标准的阶段。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不完善,所以可能会被滥用。这就要求一方面通过发展技术来对这种滥用进行识别和防范,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对技术滥用者进行处罚与规范。
论坛还邀请了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约瑟夫·斯发基斯,全球IPv6论坛主席拉提夫·拉蒂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论坛由之江实验室、特斯拉公司、东软集团等单位协办。
本次论坛得到各方关注,央视和中国网直播观看人数共43万。相关成果将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高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供稿:智库中心
编辑:李华山 段颖
审核:郭玲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