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启动2018年清华校内研究生招生报名

双校培养、交叉学科特色吸引清华学子


清华新闻网9月12日电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针对清华在校生,每年招生季在校内定期开展招生宣讲,直接接收推免生申请材料,积极打造清华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生的“直通车”。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针对清华在校生招生宣传材料。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依据学科方向,在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三大研究方向(三大中心)上对清华校内申请者进行审核。主要分为综合评价及材料审核两个阶段,按照校内申请者的报考志愿在各中心范围内进行。

此外,除了常规的面试环节,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还通过组织暑期夏令营或者导师邀请优秀本科生进行暑期实习的形式(Outreaching program),利用较长时间深入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专业学术潜质,确保招生质量提升。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7级博士一年级新生张文修正在和同级105名硕博士新生一起参加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新生强化周的各种活动,以便尽快融入集体、了解校园生活、感受并认同学院精神与南国清华的魅力。张文修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运筹与控制论,现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有超过30名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占生源总数约17%。

张文修谈到:“考虑到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产业界,选择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很适合我,这里交学科的特色也非常吸引我。”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7级新生的杨木群表示深受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双校导师的培养模式吸引,并考虑到将来创业,他希望在博士期间得到来自产业界的指导。

 “产业界”“交叉学科”“双校导师”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新生和往届生在谈到学院时一致认可的高频词汇。建院之初,经过清华与伯克利两校专家学者的多次研讨,确定了学院的办学目标与培养特色。学院突出“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合作”的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创新实践,实现“为革命性技术研究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独特的全球化环境,构建创新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等目标。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是清华大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承担着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合作这三项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任务,在三年多的办学实践中,经历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在制度、文化、实践上的大量碰撞与协同,逐步形成独特的跨学科集群和中外合作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供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编辑:华山

2017年09月12日 08:39:1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