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31日电 10月27日,高校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过勇、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等出席会议。受邀参会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学习中心执行主任卡拉·斯坦利(Cara Stanley),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40余所高校8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题进行研讨。
杨斌对各位高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以“学习发展指导:大学教育教学新方式”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不少当代大学生都经历着“忙、盲、茫”的状态,即忙碌、盲从和茫然,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实现成长和自我突破的关键阶段,为他们提供温暖的陪伴和专业的支持。

杨斌致辞。许刚 摄
最后,杨斌提出,大学教育今天迫切需要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师、以运行为导向的职员之外,充实一批专注着并专长于学生诸多能力提升的专业人员的队伍,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全球胜任力培养、团队领导力提升等等,都需要一批言传身教、训练有素的专门人士,加入到培养人才的努力当中。他们与教师和行政职员是相辅互补的,不少岗位是需要有资质的人才能担任,很多角色应该是实践经验丰富才能胜任的。这个趋势,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谢维和发表演讲。许刚 摄
谢维和以“学业指导:关键是学生的自我认知”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自我认知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业指导应当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这是学业指导中最基础但也是最难的部分,是对学业指导深层次的要求。学业指导的目标是“学以为己”,即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独立性。他引用熊十力的话做比喻:学习和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痒处”,当他们学到符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专业内容时,才会得到一种舒服、通透的感觉,所以学业指导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即“挠到生命的痒处”。
卡拉·斯坦利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学习中心的工作。她具体介绍了该中心在辅导本科生学习方面的三个主要项目:一是辅助课程模式(ACM),该项目与数学和统计学的讲座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相应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和学习习惯。二是研究助理计划(RAP),旨在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知识习得方面获得好的起点,在两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们便能够在一定的指导下产出自己的原创研究。三是国际学生项目,该项目的建立为应对国际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业提升需求,更为他们提供了具有归属感且能不断超越自我的文化环境。

卡拉·斯坦利在做介绍。许刚 摄
下午,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耿睿做了题为“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新趋势”的报告,详细分析了目前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面临的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本土化实践案例。
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在8年内积累了服务近12万学生的经验,发现学生的学习发展指导是大学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发展指导的目标与大学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旨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提升,其路径包括认识自我、发现道路、承担责任,最终实现超越自我。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中国高校学业指导手册》新书发布会。该书由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编,围绕如何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给出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案例分析,并介绍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的工具。该书实操性强,很好地结合了国际前沿性和中国本土化特色,在学业指导领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专题会议会场。
随后,大会同时举行了两场专题会议,分别围绕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学业指导体系,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辅导学生学业发展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过勇致闭幕辞。许刚 摄

研讨会现场。
分论坛结束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致闭幕辞。他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期待在后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中有更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此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承办。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丛振涛主持会议。
供稿:学生部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