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清华举行王步高教授追思会暨大学生古典文学教学座谈会


清华新闻网12月28日电(学生通讯员 陈韵青)12月23日下午,王步高教授追思会暨大学生古典文学教学座谈会在清华大学甲所举行。嘉宾与师生共寄哀思,回顾了王步高教授光辉奉献的一生,决心继承其诗教理想,一同推动古典文学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发展。 

王步高教授生前在课堂上。

王步高教授是享有盛誉的大学语文教学名师,曾在东南大学中文系长期执教。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应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邀请来清华授课。在清华任教的八年间,王步高教授为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课程,每年教学高达288课时,每门课节节“爆满”,多门课程教学评估排名全校前5%,在清华期间,王步高教授所创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网络慕课总数在全国首屈一指,为清华人文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清华近十年来最优秀的教师之一”。2017年11月1日,深受清华同学敬爱的王步高教授在南京仙逝。

王步高教授追思会现场。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认为,清华大学明确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高水平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此“三位一体”最鲜明的体现,王老师无疑正是这样的教师,是广大教师的楷模。

教务处处长彭刚发言。

原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梁东先生提出,王老师在清华的时光是王步高、清华和中华诗词三者的水乳交融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王步高这位有作为、有理想、讲奉献的教师发挥了巨大的榜样和典范的作用。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梁东发言。

原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李树勤教授说,王步高教授在清华的八年做到了三个极致:讲课讲到极致,爱学生爱到极致,爱清华爱到极致。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原常务副主任李树勤发言。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女士介绍了“王步高教育”的成立情况。基金由入学二十年的清华校友匿名捐资百万发起成立,将主要用于支持清华大学通识教育。

《中华辞赋》杂志社副主编王改正、《新华每日电讯》编委张修智、清华校友高士元等回顾了王步高教授的最后时光,高度赞扬王老师浓厚的家国情怀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沉的爱与忧虑意识。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乔光辉教授、清华大学程钢老师、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梅副教授等回忆了王步高教授思想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应抓德脉、文脉、语脉的观点与志向,感慨王老师的一生既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呕心沥血,也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无怨无悔。

高教出版社迟宝东先生、清华大学学生处兰旻老师、东南大学何平老师回忆了出版过程中王老师的亲力亲为、有始有终的品格以及书生报国的情怀。

杨晋焱、吕一铮、周圣凯三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与王老师在课堂内外的年年岁岁。清华大学好读书协会与清莲诗社的同学朗诵了王步高教授第54版《清华百年赋》《永遇乐》,以及同学们悼念王步高老师的诗作。

最后,王步高教授的外孙王子航先生代表王老师的夫人刘淑贞女士、女儿王岚女士等家属发言并致谢。

追思会与座谈会分别由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及基地副主任程钢主持。到场的还有江苏省作协会员徐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魏冬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纪海虹、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崔琳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鹏、王步高教授友人潘金陵、赵磊等。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华山

2017年12月28日 14:00:5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