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沿教学实践 推动两地教育合作
过勇率团赴港参加“创新与卓越教学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4月17日电(通讯员 陈垦 吕婷) 4月12日-4月14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率师生代表团赴香港大学参加“创新与卓越教学研讨会”。会议由香港大学主办,包括领导力峰会、全体研讨会、分论坛及学生学习节等活动,旨在展示与分享各高校在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促进两地高校间在课内外教学、学生交流与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4月13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内地9所高校和香港大学的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香港部分中学校长、师生等400余人出席开幕式。

林郑月娥致辞 曾繁尘 摄
林郑月娥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致以衷心感谢。林郑月娥表示,此次研讨会为各高校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建设更紧密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地和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希望未来内地与香港高校继续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实力与影响力,为我国和世界培养更多拔尖人才,尤其是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陈宝生致辞 曾繁尘 摄
陈宝生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向纵深推进,在“一国两制”的保驾护航下、在香港政府和香港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香港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教育为香港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香港与内地的教育合作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方面。他希望两地高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视察香港时对香港教育做出的全面阐述与要求,开拓创新,深化合作,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和香港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过勇做主题分享 曾繁尘 摄
研讨会上,参会高校领导就本校前沿的教学实践进行主题分享。过勇介绍了清华在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过勇指出,全球胜任力是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学校将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内外的各个环节中。清华一直秉承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新时代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让每位学生具备全球胜任力尤为重要。同时,全球胜任力也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各个层次的学术机构要继续促进国际学术资源的流动,建立创新型的伙伴关系,改革治理体系并不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清华希望与各高校一起努力为年轻一代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创造新条件、探索新路径。

参会主要嘉宾与高校代表合影 曾繁尘 摄
分论坛中,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于世洁、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主任付志勇、航天航空学院国际开放创新教育中心(Open FIESTA)主任徐芦平、国际教育办副主任廖莹分别围绕在线学习、跨院系的创新创业教学、建立跨学科项目的学生自主权、国际化的新路径等议题分享清华的理念与实践。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在研讨会最后的总结与反思环节中做了总结发言。
在12日的领导力峰会上,过勇结合清华的教学实践,围绕“肩负使命:学生领导力培养”做了主题分享。过勇从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历史传统、概况和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展示了清华领导力培养的特色与成果,并重点介绍了“思源计划”和“唐仲英领导力计划”两个特色项目的培养情况。
来自清华大学的11位学生代表在学生学习节活动中做了精彩展示。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钱学森力学班”的6名学生代表围绕“学生眼中的课外学习”进行了海报展示与交流;新闻与传播学院、化学工程系、软件学院的5名学生代表围绕“教学创新中的学生自主权”做了视频展示与分享。
清华大学教师代表团在港期间还访问了香港中文大学,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等进行了交流。
港澳台办、教务处、国际教育办公室、在线教育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供稿:港澳台办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