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大类培养让学子“厚基础” 各院系大类培养不“大意”
来源:新华网 2018-5-4
又是一年高考季,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做客新华访谈《2018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解读2018年清华大学招生相关政策。刘震表示,除高考统招之外,考生还可以通过保送生、自主选拔、综合评价招生、定向生、飞行学员班、文体特长生、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港澳台侨、国际学生招生等10余种方式进入清华。
大类培养实现清华学子“厚基础”培养过程中的柔性
2017年起,清华大学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学生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志愿。刘震表示:“今年,清华大学仍将延续去年的改革方向,仅有极个别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有细微调整。今年5月19日是校园开放日,届时我们的2018年本科招生报考指南将正式跟大家见面。”
他介绍,通过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阶段将接受通识教育,在加强大一阶段工作的同时,确定专业会成为新生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和社会的一个教育环节。大类培养在培养清华学子“厚基础”的同时,也增强了培养柔性。
对没有明确方向的学生,刘震表示,清华大学为他们提供了逐步选择的台阶:第一:报考时选择大类;第二,一年级结束前确定专业;第三,高年级多样发展(辅修、荣誉学位等)。对明确方向的学生:更加强调通识基础,核心能力的训练。“大类培养以后,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中进行选择。”
大类培养不“大意” 清华各院系为大一学生提供丰富资源
据了解,清华大学各院系都十分重视新生入学第一年的基础教育,投入了丰富资源,学校也鼓励各个大类开设新生研讨课,让学生了解大类中最前沿的发展。刘震举例说:“环境、化工与材料大类开设了20多门新生研讨课;人文社科类系主任纷纷走上大一的讲台,开设了30门平台课程,供学生选择;还有的大类除了课程以外,也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业界的发展,这些举措都让学生在大一期间更好地了解了大类中相关专业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的专业确认。”
第一年实施大类招生,各方面反响如何?刘震表示:“2017级入学的考生在各省的志愿满足率都再创新高,全国各省份前三专业志愿满足率接近100%,部分省份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90%。”他建议:“考生在高考出分后请第一时间联系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的老师,相信一定能选到自己最合适的专业类。高考后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官方微信账号‘清小华’发布各招生组的联系方式。”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