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6月19日电(实习记者 樊向宇)6月15日,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应邀就人才培养作专题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报告会,会议由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主持。 

刘云杉作专题报告 学生记者 殷昊

刘云杉在题为“自由选择与制度选拔:大众高等教育时代的精英培养”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培养拔尖人才的过程中,自由选择与制度选拔之间的深层关系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她在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大学本科教学为例,回溯了北大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的历史沿革,并阐释了在招生、培养方案制定、考评制度等环节中体现的“教育逻辑”与“理性化逻辑”,以及学生学习行为、学习选择背后的动因。

刘云杉认为,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社会教育之外的象牙塔,而是已经深入嵌套在社会的多层逻辑中。教育的逻辑表现在辨析学生兴趣与志向的细心、“广泛涉猎”与“学有专攻”间平衡的小心、“由专业达通识”背后化育的耐心、对继承人锻造培养的精心,同时也表现为教育者理智的清明与务实的谨慎。她希望中国的顶尖大学通过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郑泉水作专题报告 学生记者 殷昊

郑泉水以“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创新型工科的力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措施。他介绍了该班的课程结构、选课原则和强调基础、贯通、研究导向的理念。

郑泉水表示,以学生为中心是钱学森力学班的第一理念,学生的思维方式比知识结构更重要。在有效控制总体学分的情况下,钱学森力学班致力于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构建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实现师生共赢。郑泉水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深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

报告会上,两名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代表汇报了自己学习、科研的体验和感悟。

现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钱学森力学班2013级学生胡脊梁认为,钱学森力学班的课程强调基础、强调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对灵活,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非常重要。

钱学森力学班2016级学生黄轩宇从课程体系、科研学习、交流实践、团队传承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学习成长经历和收获。

与会教师围绕报告内容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刘云杉、郑泉水进行了交流。 

彭刚作总结讲话 学生记者 殷昊

彭刚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专场报告会旨在分享教育教学理念,为广大师生在教学方法、学习状态等方面带来启发。彭刚表示,高水平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切实而重要的作用,希望有更多教师在投入教学的同时潜心研究教学,为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讨论会现场 学生记者 殷昊

编辑:华山 审核:程曦 襄楠

2018年06月19日 15:17:4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