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清华大学未来城市创新网络计划
2018中国工作坊北京站路演暨项目展示活动举行
清华新闻网7月10日电 7月6日,“麻省理工-清华大学未来城市创新网络计划”(MIT-Tsinghua Future City Innovation Connector, 简称FCIC)2018中国工作坊北京站路演暨项目展示活动在清华科技园启迪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作为FCIC的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杨斌表示,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丰富的学术知识资源和活跃的创业生态系统有巨大的潜力,能够在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FCIC与中国城市及业界建立了广泛的伙伴关系,本次工作坊将进一步推进两校的实验性成果落地于多个中国城市。

杨斌致辞
随后,FCIC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凌常峰以“科技使城市更美好”为主题发表演讲。凌常峰认为,FCIC有四个突出的优势。首先,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个顶尖学府合作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先进技术,还可以充分实现技术互补与集成;其次,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FCIC所聚焦的城市创新拥有广阔的应用可能性;第三,FCIC拥有一批行业领袖会员企业,可以使两校团队近距离感知和把握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并根据中国实际对其创新进行技术和模式改进;同时,FCIC与产业和地方政府的密切联系,为创新团队直接提供落地场景和复制可能性。

凌常峰作主题演讲
FCIC是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2017年9月签署的校级合作项目,是两校在创业教育和城市研究方面等系列合作的新举措。2018年1月,FCIC启动2018团队招募,共有6支清华大学团队和10支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胜出。此次北京站活动是四次路演的首站,16支团队均交出了优秀成绩。

进行路演汇报的部分队伍
清华大学6个团队分别来自建筑学院、土木系、建设管理系、环境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等院系。队员们既有在校生,也有已在业内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
“空气洗手”团队讲述了超高效的节水技术在洗手场合上的应用;“佳露净水器”团队分享了从空气中萃取新鲜水源并净化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的饮水方案;“中岩泊车”团队介绍了如何通过井筒式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库及自行车库的应用,解决当前面临的交通停车问题;“海绵公共厕所”团队希望通过新技术平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建设和商业运营之间的矛盾;“人工智能驱动公共建筑高效运维平台”团队介绍了如何通过将公共建筑的运维管理进化为预测式的主动优化以节省能耗和运维费用;“感知城市智慧出行系统”团队则提供了以人为本的新一代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方案。来自MIT的10支队伍分享了他们在解决城市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想法。
路演汇报结束后,16支团队在启迪科技园阳光厅展示了各自的产品。他们即将带着自己的创新产品奔赴杭州、武汉、深圳等试点城市,通过为期两周的“中国行”活动,实地学习并考察当地市场,与行业领头企业见面,进一步开发、优化产品并向试点城市推广。

进行产品展示的部分队伍
供稿:产研院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