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海外,观世界
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实践论坛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24日电(通讯员 赵浩宇)10月18日晚,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实践论坛在电子工程馆报告厅举行。学生海外社会实践、“闯世界”本科生海外学术研修支持计划、“同行中国”中外学生联合社会实践中的优秀支队和同学通过支队展示、同学分享、提问交流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参与全球胜任力实践的成果和收获。

论坛现场
论坛分为三幕,第一幕围绕“聚焦行业前沿,见证中国发展”的主题展开。“兴水之利”海外实践支队分赴美国、厄瓜多尔、马来西亚和泰国四国,参访了中资企业在海外进行水利开发的主要工程,思考了中国水利行业“走出去”的成效和挑战。日本半导体行业初探支队通过参访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电力电子企业、访谈专家学者等方式,对中日两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中俄能源合作调研支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聚焦于俄罗斯能源结构调整,与政府机构、企业和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交流,探寻中俄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参与实践的同学代表进行展示分享
第二幕以“专注学术志趣,创新创造未来”为主题,4名参与“闯世界”计划的优秀同学进行了分享。社科学院2016级本科生田洋前往英国,以计算机视觉与类脑智能为研究主题,开展了为期73天的暑期研修,完成了4篇论文。化工系2015级本科生赵长欣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了关于高性能氧析出电催化剂的学术研修,采用离子交换策略成功构筑了高性能的催化剂。美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孙羽茜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Play Lab孵化器,作为主要设计者搭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视频平台。电子系2015级本科生李林森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关于三维阵列存储单元选择器的研究,完成了2篇论文,其中一篇被电子器件顶级会议IEDM接收。

观众和参与实践的同学交流互动
第三幕的主题是“浸润多元文化,感受民心相通”。“他们的故事”德国公益调研支队深入难民聚集地,了解国际难民在德国的生活和安置情况。“丝路新探”巴西实践支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于巴西生态文明建设,感知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千岛印记”印尼实践支队以中印文化交流的青年使者为定位,考察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印投资问题。“丝路新探”塞尔维亚支队基于塞尔维亚发展历史探访及中资企业座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塞合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家为以及来自俄罗斯的软件学院2016级本科生薛广信、来自新加坡的经管学院2017级本科生施晨希分享了参与“同行中国”社会实践的见闻和感受。

邴浩作总结发言
校团委书记邴浩在总结发言中谈到,同学们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外社会实践与学术研修,立足专业前沿学习思考,对话不同文明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明确了自身使命。他表示,校团委将和各部处、各院系一道,围绕学校全球战略,继续为同学们前往世界各地开展全球胜任力实践创造更好的条件,并鼓励同学们保持对世界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保持对不同文明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保持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坚定文化自信,勇担自身使命。
教务处副处长王秀梅、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章霁以及全球胜任力实践参与学生等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8年,学生全球胜任力实践蓬勃开展。全校共有96支支队、1355人次学生前往境外开展社会实践,并有84人次教师带队指导,境外社会实践规模相较2017年翻了一番,海外社会实践足迹覆盖了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在“闯世界”计划的支持下,420人次学生前往20个国家、104个科研机构开展学术研修,平均研修时长超过60天,截至目前,学生已发表和在投论文共92篇,参与国际会议共26人次,发明专利共8项。同时,61人次中国学生与来自19个国家的47人次国际学生共同开展了“同行中国”社会实践,在发现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碰撞思想,交流文化。
供稿:校团委 编辑:华山 赵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