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8年辅导员海外研修总结交流会暨2019年启动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18日电 (通讯员 李凌杉) 12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2018年辅导员海外研修总结交流会暨2019年启动会举行。清华大学热能系1978级校友、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资助人吕大龙先生,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校党委学生部部长白本锋出席活动。

吕大龙讲话
交流会上,吕大龙谈到,“双肩挑”辅导员作为具有较强政治素质、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清华学生,研究生阶段前往海外研修,能够给予辅导员看待问题的更多视角,使得大家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对各种问题的判断更加客观和理性。而且会和更多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校友们一起,持续开展对辅导员海外研修的支持和指导。他勉励在座的辅导员能永葆初心,树立长远目标,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大的贡献。

史宗恺讲话
史宗恺在讲话中谈到,辅导员工作充分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领导力和公益意识。辅导员海外研修和“紫荆学者”计划等学术支持项目的实施,更是提升大家学术能力,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成长的重要举措。他勉励辅导员们要锻炼各方面能力,提升全球胜任力,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影响身边的同学。

白本锋发言
白本锋介绍了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设立的初衷,表达了对吕大龙校友长期以来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支持与帮助的感谢。他提到,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是党委学生部落实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支持辅导员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紫荆学者”计划一样,都是辅导员学术发展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会不断完善和加强辅导员发展体系建设,切实有效的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王正华、裴昱、姜博成、付胜南、邝仲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5位辅导员分享自己经历和感悟
5位辅导员代表先后分享了海外的学术收获和见闻。来自人文学院2018级博士生、辅导员王正华分享了他在美国学习研究中国历史的经验,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比较视野,给他带来了新的启发;建筑学院2016级博士生、辅导员裴昱分享了她在美期间以跨学科视角,补充非本专业领域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经历和体会;机械工程系2015级博士生、辅导员姜博成讲述了他在海外研修期间体验到的细致具体的科研指导,以及轻松愉快的课题组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辅导员付胜南分享了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与郑永年教授交流为人为学的感悟与收获;经管学院2015级博士生、辅导员邝仲弘利用研修期间高效完成了两篇SCI论文,并被接收。这些海外研修中的经历引发在场辅导员和老师的热烈讨论。
另外,建筑学院2017级博士生晋远、新闻学院2018级博士生黄斐作为参加2019年寒假研修的辅导员代表介绍了自己的研修计划,表达了对海外研修的憧憬和向往。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交流会现场
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党委学生部副部长冉锐、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副主任杨静,以及2018年海外研修项目的参与者,2019年海外研修项目入选辅导员和部分院系辅导员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是2015年由党委学生部发起设立,主要是支持辅导员利用假期赴境外一流高校和学术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为提升辅导员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又红又专,全面发展”。2016年,校友吕大龙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提供了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的全部资金支持。项目实施4年来,共计支持244名辅导员,覆盖全校35个院系,产出学术论文287篇,足迹遍布欧美亚澳等19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63位辅导员赴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研修,平均研修时长60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供稿:学生部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