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8月12日,来自清华大学17个院系的30余名本、硕、博同学共同在美国波士顿、比弗顿、西雅图等地完成一门名为“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全球视角”的课程。环境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冰倩在完成该课程后说:“此次课程融汇中西、面向未来,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中西方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异同,让我更有信心以后参与全球可持续议题研究。”
这门“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全球视角”课程是“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的核心课程之一。自2024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该项目已开展5门课程、可持续创新大赛和20余场活动,吸引了全校50余个院系的1200多名学生参与,通过前沿课程、实地考察、研究课题、创新实践等形式,为有志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深耕的同学们提供量身定制的研究和创新支持,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本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青年领军人才,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拓展营
理论筑基:学界业界专家亲授,呈现可持续一线经验
项目的另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全校通识选修课“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邀请了来自科技、制造、消费等行业跨国企业管理者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以系列专题讲座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主题涵盖碳核算、碳管理、循环经济、供应链韧性、ESG战略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战等前沿议题,全校30余个院系的90多名本科、硕士、博士各年级同学选课。
项目还组织了训练营、拓展营、企业参访、座谈会、校友分享会等多场活动,通过SDG趣味卡牌沙盘、领导力工作坊、情景模拟等丰富的形式,助力来自各院系的同学们寻找挖掘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志趣,搭建跨院系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交叉创新。
经管学院2022级本科生石一彤在作为青年代表参与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表示:“项目组织的课程和讲座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如何在复杂世界中耦合的,激发了我对环境政策分析、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
创新创业:激发系统创新思维,推动可持续实践落地
课程之外,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创新大赛暨第七届清华大学SDG开放创新马拉松挑战赛运动与可持续未来分赛场也成功举办。比赛聚焦联合国SDG目标“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UN-SDG9)和“负责任消费和生产”(UN-SDG12)主题,围绕公益模式设计、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新商业模式、碳标签应用等展开,鼓励参赛者运用系统性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青年学子参与,组成30多个团队进行产品原型开发与商业模式探索。
建筑学院2024级研究生叶招升所在的“贵州省荔波县水葩村马尾绣博物馆改造”团队,巧妙引入可持续环保建筑材料与友好包容设计,开创乡村文化空间,赋予老宅新的生命;还将马尾绣非遗技艺与回收利用运动织物有机结合,设计出兼具传统纹饰与现代形制的文创产品。他们表示:“博物馆改造过程中遇到了沟通联络、实地施工、产品生产等环节的诸多困难,老师们帮我们一起想方案、找办法,才让梦想成真。”
未央书院2022级本科生刘行致力于生物质能技术创新创业,参与了生物质炭化和塑料高值化利用相关项目。他表示:“项目为我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让我逐渐领悟了技术商业化的关键要素,看见了更多技术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创业想法从朦胧变得清晰。”

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创新大赛
全球胜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出可持续青年之声
项目最近完成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全球视角”课程,由经管学院教授郦金梁、副教授曹静组织,体育部教授马新东指导。
在波士顿,同学们与MIT、哈佛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围绕可持续与创新视角下的气候风险、能源转型、市场营销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瓦尔登湖徒步、文化历史调研、创业社区考察等形式,探索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旅、社区治理的结合。同学们还自主举办了“波士顿青年论坛”,发出全球青年可持续倡议,促进中外交流互鉴。
在比弗顿,同学们在耐克集团全球总部完成了三天沉浸式领导力培训。在“领导力与系统性思维”工作坊中接受专业的指导,在实地考察中了解碳排放控制、材料创新等方面的举措。
在西雅图,同学们考察了波音全球最大生产工厂、西雅图市政、垃圾中转站、煤气厂公园和盖茨基金会,了解相关领域前沿经验,观看美式橄榄球比赛,了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与领导力在体育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全球视角”课程
项目管委会主任郦金梁表示:“项目通过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让同学们在文化交汇中拓展视野、锤炼能力、强化使命,全面培养其可持续发展专业素养与领导力。期望青年学子们不仅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更能担当起未来国家与社会责任,引领技术与商业变革,创造更加绿色、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
(清华新闻网8月27日电)
供稿:经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