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2日电(通讯员 张子辰 黄子晴)5月10日至13日,第十九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第795期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环境博论”)在环境学院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环境博论设开幕式、主旨报告、线上和线下口头汇报、海报展示、环境工程科技发展与创新论坛、专题工作坊(Workshop)、学术素养讲座、闭幕式等活动,共收到来自国内外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稿件,320余位博士生通过口头报告分享科研进展,90余位博士生通过海报展示学术成果。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琼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环境博论是聚焦环境领域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的高水平博士生学术交流平台,是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前沿发展”的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希望青年博士生能够沉浸学术前沿、勇攀科学高峰、胸怀国之大者,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在厚积博采中锤炼自身本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青年力量。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李亚栋院士分别以“区域环境跨介质污染与协同治理”“纳米-单原子催化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作开幕式主旨报告。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及全球STEM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袁志国以“减少废水管理的碳足迹”为题作闭幕式主旨报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助理张潇源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1级博士生安康欣分享了参与往届会议的收获和对本届会议的展望。

部分分会场及专题工作坊现场
本次会议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聚焦环境领域热点议题,设置“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大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化学”“环境经济、管理与政策”“环境生态与健康”“‘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机制与政策”7个主题共29个线上线下分会场。
会议聚焦“智慧水务的机遇与挑战”“群感效应理论赋能环境生物技术”“碳中和目标下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的前沿话题”设3场专题工作坊(Workshop)。同时围绕“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设学术素养讲座。

环境工程科技发展与创新论坛现场
在同期举行的第四届环境工程科技发展与创新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以“水务发展周期与科技创新方向”为题作主旨报告。11名工程博士生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围绕市政污水资源化处理、碳捕集与智能监管技术、废盐废水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关键技术研发进展和思考。
张潇源主持会议闭幕式并作总结,哈希水质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战略市场副总监刁惠芳发表致辞。上海交通大学芦昕雨、浙江大学吴云硕、清华大学丁昊杰、四川大学谢智慧和帝国理工大学彭方俊作口头汇报。
本届环境博论由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区域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办,得到亚洲大学联盟、《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哈希水质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肖零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