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化工系朱兵课题组和公管学院杨永恒课题组等合作发文探讨中国省域物质足迹和人类发展关系的地区差异

清华新闻网1月22日电(通讯员 龚华)研究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费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按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维持高生活水平需要相对较高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国际政策和学术界越来越强调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耗增长和环境影响脱钩。

物质足迹是衡量一个经济体资源利用量的科学指标,可理解为经济系统消耗的自然界物质资源总量。由于物质足迹充分考虑全球紧密的贸易联系和环境责任分配,兼顾区域公平性,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完整的资源消耗情况,这一指标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因需要庞大复杂数据而颇具难度。此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朱兵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将物质足迹研究拓展至国家以下尺度,首次完成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省域和行业尺度的全口径物质足迹核算。研究发现,当将中国省域经济体的物质足迹置于全球经济体系中进行分析比较时,针对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人均物质足迹正相关的普遍情况,中国各省并不完全符合这个趋势。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部分西部省份人均物质足迹超过了30吨,不仅高于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也高于一些发达经济体。而中国最发达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的人均物质足迹约为25-30吨。相比之下,中国中部省份的人均物质足迹整体相对较低,大多分布于10-20吨之间。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主要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的成就: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的获取体面的生活水平HDI将决策者、媒体和社会的注意力从传统经济统计转向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永恒教授课题组长期研究HDI指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为全面系统监测中国各地人类发展进程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此前,团队与UNDP、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编写并发布了《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英文版),总结和评价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人类发展成就。

为进一步深化物质足迹与发展之间的理论认识,清华大学朱兵教授课题组与杨永恒教授课题组、荷兰莱顿大学阿诺德·图克(Arnold Tukker)教授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周文戟副教授课题组形成跨学科团队,分析了2007-2012年间中国各省、世界各国(地区)物质足迹与其HDI之间关系的演变轨迹,将物质足迹与经济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拓展到物质足迹与更综合的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一个独特分析视角来“窥探”这个小时间窗口。首先在一致性的框架内中国各省世界各国物质足迹分拆为不驱动力的两个部分,即消费(居民和政府支出)驱动的物质足迹和投资(与建筑业和工业等部门联系密切的固定资本形成及存货)驱动的物质足迹。2007-2012年间中国投资驱动的物质足迹占总物质足迹的比重超过67%,部分西部省份甚至达到82%,世界平均水平为48%。在此基础上,分别将两种物质足迹与HDI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这一工作形成了理解物质足迹和人类发展之间关系的新框架,研究结果清晰揭示中国省域物质足迹和人类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异同

研究发现,从消费驱动角度看,中国各省HDI和“消费驱动的物质足迹”的关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并无不同(如图所示)。在全球范围内看,更高的生活质量由更多物质足迹所支撑。一般而言,HDI接近0.7的经济体(例如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其消费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约为5吨;当HDI接近0.8时(例如俄罗斯、匈牙利和中国浙江省),这个数值约对应人均10吨;而对于一些HDI超过0.9的发达经济体(例如美国、挪威和澳大利亚),其消费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往往超过15吨甚至高达30吨。

而从投资驱动角度看,中国各省HDI和“投资驱动的物质足迹”的关系与世界其他地区则呈现显著差异。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其投资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为10-20吨,而一些中国西部省份投资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超过了25吨。其中资本投资密集的建筑业驱动了中国一半以上的物质足迹,2012年中国最不发达地区组(HDI介于0.5-0.7)建筑业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达到17吨,高于本研究包含的任何(国内和国外的)地区组。研究认为,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规划、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投资领域的高物质强度特性等因素,是2007-2012年间中国各省投资驱动的物质足迹与HDI之间的关系显著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主要决定因素。

20220122-化工系-朱兵-论文.PNG

图(A)人类发展指数(HDI)与人均消费驱动的物质足迹的关系;(B)人类发展指数(HDI)与人均投资驱动的物质足迹的关系;(C)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国(地区)的消费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D)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国(地区)的投资驱动的人均物质足迹

本研究延伸探讨了世界各国未来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人类福祉的提高需要投资密集型基础设施和工业系统,将不可避免推高物质资源需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后疫情时期的双重背景下,满足城镇化、工业化需求的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的建设的同时实现气候目标,将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因此,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转变至关重要。这也是世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推动生态文明所要关注的。

1月21日,上述成果以建筑业和工业相关的投资解释了2007-2012年间中国与世界物质足迹趋势的差异”(Different Material Footprint Trend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in 2007-2012 Explained by Construction- and Manufacturing-associated Investment)为题发表在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环境科学旗舰One Earth上。

清华大学化工系2021届博士毕业生、挪威科技大学博士后蒋萌和荷兰莱顿大学助理教授保罗·贝伦斯(Paul Behrens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朱兵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文戟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合作者包括莱顿大学阿诺德·图克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助理研究员龚璞,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陈定江、博士生刘琳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唐志鹏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余亚东北京大学研究员朱晟君。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的资助。

朱兵教授课题组致力于资源效率与循环经济理论、方法和政策应用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区域物质足迹核算与应用研究-基于环境拓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和物质流分析”支持下,该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建立世界各国-中国省域物质足迹评估模型,深入理解复杂产业和贸易网络作用下的大国内部区域完整资源需求差异,从而为整体性和区域性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One Earth等知名期刊。

杨永恒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发展战略与规划、经济社会综合评价等领域研究。该课题组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各地HDI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研究提出了地市级HDI指数编制方法,实现了我国国家、省、地市三级HDI指数的全覆盖;研究提出了地区人类协调发展监测指数,拓展了性别发展指数、不平等调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国家以下尺度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经济学报》、《社会指标研究》(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等知名期刊,有关研究成果也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及相关领域的重要政策规划提供了参考。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one-earth/fulltext/S2590-3322(21)00729-6


供稿:化工系

编辑:邱收

审核:周襄楠

2022年01月22日 14:35:4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