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举办教育部、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奖教师座谈会

清华新闻网7月12日电 7月9日下午,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暨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清华大学获奖教师座谈会在主楼327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彭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公管学院院长江小涓、社科学院教授刘江永、经管学院教授许宪春、核研院教授张希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敬东、人文学院教授夏莹、美术学院副教授金剑平等获奖教师代表作主题发言。座谈会由文科建设处处长杨永恒主持。

彭刚讲话

彭刚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流文科是学校实现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的重要内容,清华文科在完善大学学科体系、支撑学校人才培养、建构通识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高质量导向,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将学理性阐释与解决现实需求结合起来,既要守正也要创新。要尊重和宽容那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的学者,鼓励他们潜心研究,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果。彭刚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特点,学校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文科与理工生医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他希望文科教师要树立跨学科视野,加强与校内相关学科教师的合作,以学科交叉促进文科科研高质量发展。

江小涓发言

江小涓表示,中国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全球学术界的关注,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问题上拥有优势,中国社科界面临并跑为主并在有些方向领跑的时代机遇。她指出,学术研究要贡献尽可能普适的知识体系,强调特色时尽量寻求规律,规律越稳定越好;阐释现象时尽量寻求理论,理论越普适越好;总结经验时尽量寻求比较,比较越多元越好;努力创新时尽量寻求借鉴,借鉴越丰富越好。她强调,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要观察和解释世界,努力构建更具一般性、更普遍适用的学术体系,能够容纳和解释更多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成为全球主流学术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构成部分。

刘江永发言

刘江永认为,社会科学研究选题要具有前瞻性,尽量贴近人民和国家的实际需要,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他表示,学术创新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听取不同意见,综合吸收古今中外研究成果,借鉴学习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概念,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研究真问题,做好真学问。在谈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刘江永说,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教师应当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许宪春发言

许宪春结合自身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提出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应当实现三个对接。首先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研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取得突破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次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鼓励学者们深入社会、深入实践,了解、把握、帮助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后还应对接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在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研究方面力争取得突破。

张希良发言

张希良表示,学术研究既要遵循国际范式,也要紧密贴合国家重大需求。他结合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内外趋势,建议学校积极关注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政策,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他说,目前学校跨学科交流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信息障碍,未来应进一步畅通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渠道。

刘敬东发言

刘敬东认为,做大学问、出大成果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向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伟大的思想先驱学习,创造学术民主、思想自由的环境与土壤,引领学生从学术和思想上关注国家前途、时代问题和人类命运,努力提出能够解释社会、时代和历史的核心概念、思想范式与理论问题,做出能经得起时代和实践检验的学术成就和理论成果。

夏莹发言

夏莹表示,时代需要真正的人文学者,做出有思想、有力量的学术研究,要避免出现学术与思想分裂的状态。有学术而无思想,思想是盲目的;反之,学术是空洞的。她建议,学术研究要立足中国社会现实,以思想为指挥,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

金剑平发言

金剑平指出,攀登学术制高点需要有解放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不同学科之间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扩散,力争实现突破性的研究。他建议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思想交流,激发新的创新思想。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韩锡斌、曹峰、张瑜、倪玉平、鄢一龙、雷家骕等获奖教师先后发言,围绕开展高质量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优化学术生态、完善评价体系、服务国家需求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杨永恒发言

杨永恒表示,文科建设处正在编制学校“十四五”文科建设规划,将认真消化吸收老师们的真知灼见,融入到“十四五”时期清华文科建设思路谋划之中。期待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文科整体建设,共同努力推动清华文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学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文科力量,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清华智慧。

获奖教师刘书林、谢思炜、王子杨、顾涛、孙亚程、黄张凯、王小晔、吕孝礼、朱俊明、蒋俏蕾,人文学院副院长倪玉平、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公管学院副院长邓国胜、外文系副系主任杨小璐、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等院系科研主管,以及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段江飞、刘晗等近40人出席座谈会。

与会人员合影

我校共有59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8项、青年成果奖5项、普及读物奖1项。在全国高校中,我校获奖成果总数位居第四,一等奖数位居第三。在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2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获奖总数比第十五届增加了9项,在全市获奖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再创历史新高。在获奖高校中,我校获奖总数与一等奖数均位居第二位。

供稿:文科处

编辑:张恩鸣

审核:曲田

2021年07月12日 10:01:4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