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网1月16日电 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向社会公布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排名不分先后)。本次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知识创新类项目中,以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项目“控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脑-脾神经环路的发现”及饶子和院士合作项目“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同时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控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脑-脾神经环路的发现”项目首次建立了大脑活动可以增进抗体产生的一条神经通路,指出了将来利用锻炼、冥想等行为增强疫苗效果、加强人体免疫力的可能。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条解剖学明确由神经信号传递,而非内分泌激素介导的、中枢神经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通路,它的发现,为神经免疫学研究拓展出一个新的方向。

“控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脑-脾神经环路的发现”项目负责人祁海及他提出的“勤動”与增强免疫的中枢神经核团与环路图
“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项目是世界上首个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阐明了抑制剂精确靶向主蛋白酶的作用机制,发现依布硒和双硫仑等老药或临床药物是靶向主蛋白酶的抗病毒小分子,且二者已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II期试验,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此研究成果为抗新冠药物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义。

“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项目合作者饶子和院士与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红色)与抑制剂(黄色)的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祁海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抗体免疫应答研究,自2009年入职清华大学以来,在滤泡辅助T细胞生物学、生发中心生物学,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以及为深入理解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作出重要贡献。饶子和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在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等重要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机制、抗病毒药物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同行资深专家评选,并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审核,最终确定8个知识创新类和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成果为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目前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6个年度。
“控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脑-脾神经环路的发现”相关研究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35-7
“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相关研究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23-y
供稿:医学院
编辑:李若梦
审核:李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