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18日电(通讯员 韩冬野)11月17日,由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牵头召集,以“‘健康中国’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687次香山科学会议在香山召开。董家鸿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院士共同担任执行主席。来自相关部委、高校、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48名专家受邀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由董家鸿院士牵头的“‘健康中国’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本次会议也是推进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阶段性成果。
与会嘉宾以“智慧健康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战略”为主题汇报,并由多学科跨领域的科学家围绕“健康管理”“疾病防治”“智慧城市健康系统”“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代表性区域智慧医疗成果模式”五大议题进行研讨。主题汇报环节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魏来主持。

董家鸿作报告
董家鸿以“智慧健康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战略”为主题进行评述报告,通过研究分析全球和我国的医疗卫生整体情况,总结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智慧医疗的发展历程、体系框架、发展机遇、发展挑战、核心价值等内容,及其对于解决我国医疗卫生问题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作用,并围绕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提出了相应的“五大基础”“九大工程”方案规划、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构建区域智慧健康医疗共同体,规划区域化智慧健康医疗信息系统等。

陈香美作报告
陈香美、于金明、吴建平、王小云分别进行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陈香美从“健康管理”角度进行了主题报告,具体陈述了提高疾病诊疗技术与特征,健康管理现状与问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促进疾病诊疗与健康管理等三方面内容,并以慢性肾脏病管理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她指出,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的研究成果,以社区和家庭医生为依托,围绕各种健康管理具体措施的有效性开展研究,是未来健康管理的关键。

于金明作报告
于金明从精准肿瘤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剖析了肿瘤治疗的模式与沿革,从循证医学到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智慧医学,指出精准肿瘤学的愿景是把主观研究客观、把客观研究标准化、把群体研究个体化、把个体研究精准化及把复杂生命数字化,希望通过多学科跨界融合,构建起智能化精准医学系统工程,推动肿瘤治疗实现突破性进展。

吴建平作报告
吴建平介绍了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健康中国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作为参与了2010年原卫生部提出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专家,吴建平建议在前期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构建重点包括“一网两库两系统”的“新时期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即覆盖全国的国家卫生健康信息网络,“国家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国家全民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

王小云作报告
王小云进行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生态建设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健康医疗大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如何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等。她指出,在智慧医疗体系构建中,要基于密码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生态建设。

与会嘉宾合影
讨论环节由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姬军生教授主持,与会人员围绕我国“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所需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和“智慧医疗发展重大任务和工程”两方面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于1992年倡导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领导和支持下于1993年4月正式创办,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
供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供图: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