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4日电 10月30日-11月1日,由“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简称“大创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国创计划”参会项目分别获评“优秀学术论文”“最佳创意项目”“我最喜爱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范海林指出,“国创计划”已累计资助30万个项目,支持经费近51亿元,覆盖全部学科门类,吸引近千所高校123万学生参与,已经成为历史最长、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应紧紧抓住“创新创业”目标,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并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搭建更多实践平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致辞
经项目激烈角逐、参会师生投票、专家组严格遴选,清华大学2016级环境学院本科生王刘炜的报告论文“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长效性加速老化模拟研究”(指导教师:侯德义)获评“优秀学术论文”奖,2017级航空航天学院本科生张凇源团队的经验交流项目“柔性手术机器人”(指导教师:郑钢铁)获评“最佳创意项目”奖和“我最喜爱项目”奖,侯德义和郑钢铁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王刘炜(右二)获颁“优秀学术论文”奖
获奖论文“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长效性加速老化模拟研究”使用改性黏土矿物基材料用于汞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并通过人工加速老化实验与基于条件概率的长效性评价方法评判稳定化修复的长期有效性。此文已于2020年4月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期刊《危险材料》(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相关研究已经进入大田试验阶段。

王刘炜参加大创年会学术论文交流答辩
获奖项目“柔性手术机器人”在手术中处理关节内损伤和病变的刚性关节镜基础上,将探头换为通过索牵动的柔性探头,从而深入关节各个细节,以此减少观测死角,对医生手术与病人康复有着很大促进作用。张凇源作为相关论文第一作者于2019年7月受邀在第26届国际声与振动大会(ICSV)上作口头报告。

张凇源 “最佳创意项目”经验交流展板
大创年会是依托“国创计划”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性活动,自200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3届。本届大创年会经过相关学科专家初评、“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复选,遴选出参加年会的“国创计划”项目460项,通过学术报告、创业路演、现场展板和网络展示等环节集中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共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20篇、“我最喜爱的项目”20项、“最佳创意项目”21项、“最佳创业项目”10项和“优秀指导教师”68位。
“国创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专门针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清华大学积极组织实施“国创计划”,每年立项约100项,立项经费100万,参与本科生约250人次,参与指导教师约90人次,每年入围大创年会的优秀项目约5项。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