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11月3日电 10月28日至29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华朱子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朱子思想诠释、朱子与宋代理学、朱子与明清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朱杰人(左)、陈来(右)致辞

2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人文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致辞。朱杰人提到,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举办纪念朱子诞辰890年的学术会议有着特别的意义。陈来表示,中华朱子学会于2010年成立,十年来,中华朱子学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一方面与众多高校和地方县市合作召开了多次有关朱子学的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协作组织了多次“朱子之路”的活动。

蔡方鹿(左)主持主题演讲、朱汉民(右)作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由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主持,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朱杰人、陈来分别发表演讲。

朱汉民在演讲中强调了朱熹《中庸》学的特点和贡献,他认为朱熹以“理”来诠释“中”,这样就可以从知行一体中拓展出知识理性,从主客互动中拓展出主体精神,从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中构建出天人一理的哲学体系,正是因为朱子的这种诠释路径,才进一步提升了中庸之道的哲学意义,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

朱杰人的演讲主题是朱子道统系谱中的韩愈,他分析了韩愈之所以不能在朱子的道统系谱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但同时也通过相关论述揭示出朱子对韩愈的复杂态度。

陈来的演讲则以朱子论“义”为中心,分析了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他认为,朱子对“义”的理解继承了汉代以来经学的裁断训义,把“义”纳入了四德论体系,扩展了“义”在仁体宇宙论中的意义。

丁四新、向世陵、张学智、吴震、何俊、肖永明(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发言

主题演讲后,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主持发言环节。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向世陵教授、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复旦大学吴震教授和何俊教授、湖南大学肖永明教授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蔡方鹿对四川省朱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开展朱熹研究工作的思路提出展望:将朱熹研究与宋明理学整体研究、中国道统思想、及其在东亚的流传演变影响结合起来,对朱熹理学与功利学派的关系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等。

向世陵指出“民吾同胞”、有生之类“同体”,是朱熹创设社仓的理论基石。他进一步分析了朱熹社仓法及赈灾措施的不足,并指出,朱熹认识到社仓赈济只是不得已的补救手段,国家政治的关键在人君平时如何端正身心、施行仁政、兴修水利,将救灾与劝农生产结合起来。

张学智解析了艮斋田愚性理学的结构及其特色。他指出艮斋思想以朱子学为主,兼综畿湖学派,提出了“性师心弟”“性尊心卑”等学说。艮斋晚年特重修持实践,诠释传统礼仪,阐扬宗法文化,为保存传统文化作了最后的抗争。

吴震认为,以“气本体论”或“太虚本体论”来定位张载哲学,均为有失。张载哲学的理论性质应归属为道学,其思想对于宋代道学具有重要的型塑意义。

何俊以此前没有得到深入专题性研究的《论孟精义》为中心,从文本、语言、身体、仁义、存养、辩学诸视角逐一考察这一朱熹形塑程朱理学的初期文本和标志性作品,细致分析了朱熹对程朱理学的话语形塑过程。他认为到了朱熹这里,程朱理学的话语构型已基本摆脱了经学,使理学成为新的学术思想形态。

肖永明集中探讨了从朱熹逝世前后到13世纪中期,朱熹形象是如何在学术和政治权力的交互作用下被塑造的。肖永明指出,来自学术的内在动力与政治权力基于自身需要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对朱熹形象的塑造至今一直在进行。

分组讨论会现场(甲所第二会议室)

分组讨论会现场(甲所第三会议室)

28日下午及29日上午,分组讨论会分别在甲所第二、第三会议室进行。

陈来在闭幕式上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情况进行总结。陈来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内容丰富、质量很高,总体而言在四个方面特别突出:第一,在传统朱子学义理方面,研究在比较的视野之中进一步展开,尤其多篇论文都涉及到了对“道体”的理解,反映了学术界的新动向,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第二,在四书学研究方面,学界之前较为关注《集注》和《或问》,这次则有对《论孟精义》的关注,还有对于四书图学的关注,这是一种新拓展;第三,在经典诠释方面,比较集中在周敦颐的《太极图》《太极图说》、朱子的《太极解义》这几个文本上,对理学中的老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解读;第四,明清朱子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被凸显。学界以前较多关注的是朱子门人,现在则逐渐将眼光放在了明清朱子学的发展脉络上,这次会议的论文讨论到了蔡清、罗钦顺、魏校、吕留良、李光地等一大批明清朱子学者,相信未来明清朱子学的研究会有进一步发展。陈来特别提到,这次朱子学会议的新生力量很可观,有很多年轻学者、女性学者加入到了朱子学研究的队伍中来,期待大家取得新的成绩。

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人文学院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婷

2020年11月03日 09:44: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