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共同主办第18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
清华新闻网7月10日电 7月5日-8日,主题为“智能、互联、移动”第18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2018)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开幕式,并在西郊宾馆进行了主会场的各项议程。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主席张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杨殿阁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小明致辞
刘小明指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业态呼唤新治理。他呼吁大家携手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交通运输合作开放合作体系,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

尤政致辞
尤政在致辞表示,清华大学非常荣幸能主办此次盛会,清华校内由汽车系牵头,自动化系、土木系和工业工程系共同参与主办。尤政说,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进展,汽车产业在经历巨变,同时将引发交通出行方式的革命。清华大学汽车系牵头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将力争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张磊讲话
张磊表示,海外华人交通协会是一个独特的社区,不久的将来,协会还将召开关于“交通新趋势”的研讨会,利用新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抵达下一个目的地;同时协会还将建立国际专家数据库,帮助专家学者更加便捷地找到所需的专业知识。

杨殿阁讲话
杨殿阁表示,交通堵塞是困扰现代城市的一个重大问题,提升交通效率已经成为国际交通科技年会的重要议题。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交通领域的大国,但许多关键的技术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技术。清华大学作为行业创新领头羊,有着引领行业水平的责任。
美国工程院院士迈克尔·沃顿(Michael Walton),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政策研究室主任周伟,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单红军,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前任主席张瑜、现任副主席王晓坤、马建明,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交通与发展协会主席大卫·芬恩(David Hein),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冉斌等241位嘉宾及6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与会嘉宾在开幕式现场
本次年会由开幕式、6场全体大会、42场专题技术报告、8场焦点论坛、10场清华大学特邀论坛及9场特色论坛组成,共收到873份投稿论文、录用278篇,内容涵盖了智能互联交通系统、共享经济、交通云及大数据挖掘应用、智慧城市、车联网技术、交通安全应急、交通能源与可持续性等交通运输领域热点话题和前沿主题。
年会重点打造了“政府论坛”“院长与青年学者论坛”“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论坛”“新智能新交通—大数据和智能交通在滴滴”“世界银行交通工程论坛”“主编见面会”等多个特色论坛。

院长与青年学者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政府论坛现场
此外,开幕式上,主办方还向93岁高龄的当代著名汽车研究工作者余志生教授颁发了终身成就奖;闭幕式上,向6篇论文的作者颁发了最佳论文奖,并向参与审稿的42位行业领域编辑颁发了证书,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前任主席、知名学者殷亚峰获得协会杰出领袖奖。

张磊(左)为余志生教授(右)颁发终身成就奖
本次活动由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清华大学、交通运输部交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共同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清新汽车协办,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美国交通运输研究会(TRB)和新华网提供支持。
背景介绍:
海外华人交通协会成立于1996年1月,是一个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协会成员主要是在海外工作或学习并有兴趣参与中国的交通发展的华人。协会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约有1000名会员和朋友,宗旨是加强海外交通专业人士和中国同行之间的交流,促进协会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海内外交通专业人士交通发展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平台,通过提供会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推动中国的交通发展。
供稿:汽车系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