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产业发展与国家治理”高层论坛在清华公管学院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28日电 10月24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共同举办的“建院16周年系列活动——产业发展与国家治理高层论坛”在公共管理学院举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为本次论坛致辞,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王有强教授、巫永平教授、薛澜教授、郑振清副教授、周源副教授及蒙克助理教授参与并做主旨发言。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副主任陈玲主持。来自校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现场聆听了会议,本次论坛特进行了微信现场直播,近千名访问者通过微信直播观看了论坛现场。

论坛伊始,薛澜在致辞中说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处境,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希望在对产业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政策学等视角的考量,分析如何使产业政策的决策和运行更为合理。薛澜教授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论坛促成与会嘉宾及听众的思想碰撞、推动各方互动与交流、更好地完善产业政策的发展。

 

论坛上半场讨论现场。

本场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在上半场中,巫永平、蓝志勇、王有强及郑振清分别进行主旨发言,阐述了对于产业政策及国家治理的观点和见解。巫永平结合近来产业政策领域的学术讨论热点,梳理了产业政策的基本问题,并指出目前的产业政策主要存在八个核心问题。蓝志勇以“综合公共政策理性视阈下的产业政策”为题,深入浅出地从公共政策多维理性、综合公共政策的新时代、有效的政策评估及良性配套等角度剖析了产业政策的发展与现状。王有强认为,需要用协同治理的视角看待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涵盖结构、组织、技术及布局等多方面内容;产业政策复杂性及其不确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使得秉承公共价值的协同治理方式尤为适用。郑振清主要从社会治理角度,为我们丰富了对产业政策的理解,他以新加坡为例,提供了产业政策实施及社会治理匹配方面丰富的经验启示。

 

论坛下半场讨论现场。

在下半场的论坛中,薛澜、周源及蒙克围绕产业政策的多视角分析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等议题做出了精彩的观点分享。首先,蒙克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发言,他鲜明地提出了产业政策“三个世界”的划分,即一般规制、财政激励及价格扭曲。为此,他分别从格申克龙的观点、资本主义多样性及林毅夫“三位一体”理论出发,对产业政策理论的发展及“三个世界”的划分做出了深入的解析。随后,周源以“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干预方式的问题与趋势”为题,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定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这一特定领域的产业政策。

最后,薛澜做了题为“新兴技术与产业的适应性监管”的演讲。从分析新兴产业的特点出发,薛澜指出技术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对此,他提出应实施适应性监管,在利弊权衡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并不断强化对于新兴产业的协调治理,结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在制定具体的规制政策时,应做到“方向明”与“下手轻”的有效结合。

在嘉宾们的讨论过程中,一个适应于产业有序发展并致力于推动产业政策合理完善的政府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七位教授从产业政策界定及内涵、多视角的产业政策分析、协同治理的实现、社会治理优化的产业影响、东亚产业政策经验的辩证分析及新兴产业政策的适应性监管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充分探讨,为参会的专家学者奉献了一场难得的思想盛宴,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徐静

2016年10月28日 11:50:5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