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建设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5月25日电 5月22日下午,“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建设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承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和世界工程联合会主席乔治·斯皮塔尼克(Jorge Spitalnik)分别致辞。

周济在开幕式上致辞。许德刚

周济在致辞中指出,工程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的工程师,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实施,工程教育如何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杨斌在开幕式上致辞。许德刚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工程科技与世界发展密切相关,工程教育的未来与世界的未来密不可分。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及时应对挑战、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工程人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工程伦理应该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工程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创新和实践。杨斌表示,希望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作用,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工程教育经验,共同推进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欧敏行在开幕式上致辞。许德刚

欧敏行表示,工程科技是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近些年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培养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政府和企业要持续对工程教育进行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这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我们要从不同视角来探讨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为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2030的目标做出贡献。

乔治·斯皮塔尼克致辞。许德刚

乔治·斯皮塔尼克在发言中表示,工程师在履行专业职责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大的社会背景,同时还要具有批判式的思维。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既要有充分的工程知识做武装,同时也必须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做出职业认证。这些活动都需要整个工程认证或者是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工程专家的资质和专业水平,保证他们在全世界开展工作时都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和较高的质量,真正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

论坛嘉宾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工程教育的新变革”“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工程能力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工程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各抒己见、共谋蓝图。
 

美国工程院院长丹·牟德做主旨报告。许德刚

在“面向未来的国际工程教育”专题中,美国工程院院长丹·牟德(C.D.Mote)介绍了美国实施的“大挑战学者项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工程教育”的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回顾了中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爱德华·克劳利(Edward Crawley)介绍了该校工程教育变革的做法和经验;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秘书长汉斯·豪耶尔(Hans Hoyer)基于全球视野探讨了未来工程教育的变革发展;非洲工程教育学会主席丰索·法拉德(Funso Falade)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非洲工程教育进展”的报告,对非洲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做了详细介绍。

在23日召开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能力建设”专题部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副主席亚信·布里吉默涵(Yashin Brijmohan)进行了“全球工程能力建设”的主旨发言,对工程能力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并指出了能力建设的具体路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项目专家罗瓦妮·西格玛尼(Rovani Sigmoney)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工程发展而开展的工程项目;南开大学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副主席龚克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分析了工程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另有日本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小泉英明(Hideaki Koizum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执委、南非工程院院士布莱恩·非伽吉(Brian Figaji),南非工程院前院长罗伯特·普伦(RobertPullen)等人做了主题发言。


会议现场。许德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IFEES)、欧洲工程教育学会(SEFI)、非洲工程教育学会(AEEA)、美国工程院、日本工程院、南非工程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中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工程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等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师生代表约16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通过协同创新与产学合作,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教育有效连接起来,推进工程科技领域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交流,注重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推动全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背景链接:

2015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联合申请的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成员国大会正式批准设立。

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分别代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议。

2017年5月22日,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供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编辑:藤子

2017年05月25日 17:02:4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