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跨境并购研究报告》
清华新闻网6月7日电 5月31日,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据院”)与汤森路透中国区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在文津酒店联合举行《“一带一路”跨境并购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一带一路”跨境并购强度指数》(以下简称“强度指数”)新闻发布会。该报告聚焦跨境并购,从时间、国别、地区和行业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全面梳理自2000年至2016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现状和历史变迁,并探讨了中国企业作为并购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中所扮演的角色。

新闻发布会现场。
数据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和支持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和人文等科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数据院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清华大数据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定性分析或抽样调查的方法,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跨境并购的历史数据来呈现,为“一带一路”各国跨境并购提供数据依据,并试图对研究阶段的历史数据在深度和广度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数据院建立了“跨界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与校外财经社科类机构的合作,为大数据深入应用和使用数据寻找突破口,以期多方合作产生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今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预示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或将进一步深化,然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报告基于权威完整的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行业并购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提供镜鉴。

左上:数据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右上:汤森路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金上浩,左下: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姚枝仲,右下: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
数据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让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走得稳、走得好,科学系统的决策至关重要。为此,清华大学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汤森路透,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整合了三方优势和资源,以丰富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展现和分析“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并购现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化的分析依据。
随后,汤森路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金上浩(Thomas KIM)、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姚枝仲分别致辞。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对“一带一路”跨境并购研究报告做了简要介绍。
《“一带一路”跨境并购研究报告》主要分析结果包括:
总体而言,2000-2016年间全球针对“一带”国家的跨境并购规模高于“一路”国家;从并购金额看,对“一带”国家并购金额为8231.51亿美元,占比52.58%;而“一路”的累积并购数量则高于“一带”国家。
全球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并购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能源、电信服务。
美国对金融行业的跨境并购数量最大;日本对工业和原材料行业并购数量较多;而中国更偏好能源行业、电力和原材料行业的并购;2014-2016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并购金额从22.64亿美元增至97.55亿美元;并在2016年超过美国及日本,成为最主要的并购方;
现有的存量数据表明:美国的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多,金额分散;中国的跨境并购则金额十分集中,大额并购较多,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并购金额高度集中,排名前五的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和埃及,仅这五个国家就占据并购总额的78.07%
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对“一带”国家的跨境并购金额高于“一路”国家,而从并购数量上看则是“一路”高于“一带”国家。
点击下载:
报告1.pdf
报告2.pdf
供稿:数据科学研究院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