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清华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举办
清华新闻网7月11日电 7月8日,“2017清华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主办,主题是“变迁中的乡村社会:乡村复兴与社会政策创新”。

韩俊做主旨演讲。侯晓军 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研院副院长韩俊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推动农业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要走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现代化难点是解决好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目前,乡村变迁有两条主线:一是新产业、新业态等农村创业热潮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二是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王亚华介绍论坛情况。侯晓军 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农研院副院长王亚华主持了开幕式,并介绍了论坛的主旨,回顾了前两届论坛的成果。

分论坛现场。上排左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生舒全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2016级博士生翟世贤。侯晓军 摄
在随后举行的分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44位博士生围绕“三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宣读了研究论文。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乡村复兴、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农业创新与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治理、农村公共服务”。

分论坛专家点评。上排左起张红宇、程郁,下排左起陈春良、何建宇。侯晓军 摄
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程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处长陈春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等8位点评专家对博士生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和规范性等多方面做出细致的点评。

潘劲做综合点评。侯晓军 摄
在论坛总结暨颁奖仪式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主任潘劲作为观察员发言,对论文做了综合点评。她谈到论文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样、选题意义突出,鼓励大家结合专家意见继续深入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作为专家代表发言。他用“一天会”“两本书”“三只手”做了精炼点评,即本次论坛会期一天,选题丰富,有理有据;勉励学生既要学习教材、文献等字面之书,也要深谙实践之书;强调研究视野不仅限于市场和政府这一对“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也要注重社会“这只手”。
农研院副院长何宇鹏主持论坛总结暨颁奖仪式环节。他指出,中国农村面临巨大改变,当代的学生、学者正身处变革的转折点。他从农民流动之变、农业功能之变、农村治理之变三个变革层面梳理并全面点评了参会论文。他鼓励博士生要多出精品,既要有宏大构思,又要进行细致分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2015级博士生张引、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4级博士生冯华超作为博士生代表发言。
论坛最后揭晓了优秀论文奖,《有恒产者有恒心:住房与农民工城市认同》《论耕地互换纠纷预防机制之构建》等6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农研院副院长魏唯为获奖学生颁奖。

论坛现场。侯晓军 摄
“清华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旨在为全国涉农领域的优秀博士生、博士后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今年是第三届,入围论文共75篇,涵盖了“三农”研究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
供稿:农研院 编辑:常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