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定义未来高等教育与科研转化新模式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第三届尖端科技峰会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举办
清华新闻网1月29日电 (通讯员 韦菲菲)当地时间1月23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第三届尖端科技峰会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召开,峰会为期两天,主题为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技术与未来。来自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趋势及两校合作办学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峰会由伯克利加州大学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旧金山硅谷湾区超过100名各界精英热情参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卡洛·克里斯特(Carol Christ),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科技参赞祝学华出席开幕式。

科技峰会现场。
杨斌在致辞中谈到,清华与伯克利加州大学互为战略合作伙伴,两校的合作交往源远流长。双方共同携手创建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传承了中美两所知名公立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是双方交流合作的最佳实践载体。几年来,学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学生入学率高,新聘科研人员多,出色的实践成绩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新模式的成功。

杨斌致辞。
卡洛·克里斯特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是伯克利加州大学成立的第150周年。在初创时期,伯克利加州大学就非常重视与亚洲和中国的关系。她谈到,伯克利加州大学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并以共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战略契机,共同提升两国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实力方面的发展。

卡洛·克里斯特致辞。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也在峰会上发言。他说,经过三年的发展,学院目前共有学生193人,其中博士生104人,硕士生89人,同时,学院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等教育人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提升。他介绍,在未来,学校将长期致力于实践“TED”教育理念,即技术(Technology)、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设计思维(Design)。

张林发言。
本届尖端科技峰会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生物医疗、新能源材料等新兴前沿研究课题,汇聚了来自中美两国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等领域最为杰出的领军人物,形成跨学科、跨文化的尖峰思想碰撞。
活动当天,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技术发明人、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胡正明(Chenming Hu)带领现场观众探究摩尔定律的走向与最新行业重大核心突破。伯克利加州大学工学院教授山卡·萨斯绥(Shankar Sastry)以“社会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为题”掀起人工智能观点汇聚热潮。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教授彼得·罗比(Peter E. Lobie)介绍三叶草肽Ⅲ(TFF3)作为肿瘤学疗法上靶向药的最新成果。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探讨CPH(即网络Cyber、物理空间 Physical Spaces、人类空间 Human Spaces)大数据计算等。

胡正明现场演讲。
峰会分为专题讨论、嘉宾主题演讲、科研成果海报展示等环节,旨在汇聚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最卓越的头脑共同探讨学科发展、产业融合的最新趋势。

峰会现场知名学者、专家云集。
在全员讨论环节,中美两国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领军人物就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技术与未来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供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