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51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社科学院专场举行
清华新闻网6月4日电 5月26-27日,清华大学第51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社科学院专场在三堡学术基地举行。本次论坛以“思涌斋明,博文论道”为主题,内容包括3场主题沙龙、3场嘉宾报告、4场分论坛宣讲以及58份张贴海报,专业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国际关系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

开幕式上与会师生齐唱校歌 徐一驰 摄
经由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20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与近20名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度学术交流。本次博论还设置了国际分会场,其中包含英文文章17份,入选参会国际学生9人;博论覆盖院系及高校数量、投稿数量、海报张贴数量和宣讲汇报数量皆创新高。

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教授致开幕词 徐一驰 摄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要以学术草根的精神来享受学术贵族的生活,力求做到“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读尽千书万卷”,鼓励大家成为行走在知识边缘地带的探索者、有灵魂的优秀者、有见识的勇敢的行动主义者和有大爱的情怀者。

科技所吴彤教授、 社会学系何晓斌副教授 、经济学研究所谢丹夏助理教授作主题报告 徐一驰 摄
三位学者应邀为论坛做主题报告。来自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吴彤教授以“科学实践哲学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同参会同学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脉络并传授了自己的研究经验。社会学系何晓斌副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国实证社会科学的演进及使用大数据研究之现状与挑战”,他介绍了实证社会科学数据来源的演化和自己利用大数据进行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心得,为同学们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启发。经济学研究所的谢丹夏助理教授分享了“经济科学的几个境界”,他认为在进行经济学的研究中要经过从掌握经济学知识、到灵活运用经济学、再到创造新的经济学知识这三个阶段,勉励大家不断向更高境界探索。三场有广度、有深度的学术报告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家报以阵阵热烈掌声。

科技所吴彤教授、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校友石嫣、社科学院博士生讲师团刘江锐主持学术沙龙 徐一驰 摄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学术交流沙龙环节,邀请吴彤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校友石嫣和社科学院博士生讲师团的两位讲师从三个不同角度,同大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吴彤教授围绕自己求学和从事研究期间的经历同大家展开一番畅谈,他建议大家找到一座学术“富矿”并在坚持一条学术道路上深耕下去。石嫣是分享收获CSA项目的创始人与负责人,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博士后的创业之路,对同学们的创业疑惑予以解答;许弘智和刘江锐两位同学是社科学院博士生讲师团的讲师,他们围绕“新时代的中国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变迁”和“其命维新: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政治道路”这两个主题进行了宣讲,提出了自己的研究与思考。

参会博士生汇报研究成果 徐一驰 摄

国际关系学系张利华教授对同学报告进行点评 徐一驰 摄
27日下午,口头宣讲的59位研究生同学分别在四个会场进行了学术汇报。为了促进更为深入的跨学科交流,分论坛采用学科交叉的形式并单设国际分会场,1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各分会场的点评人。在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中,汇报同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们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讲解了各自从研究领域前沿中提炼问题的过程,说明了经验材料的来源和结构,并展示了对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点评嘉宾从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法运用和学术发言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并评选出了各分论坛的优秀论文。

参会师生在张贴海报前交流讨论 徐一驰 摄
除进行宣讲汇报的研究成果外,其余59份稿件也以海报的形式在会场展列,大家充分利用本次交流机会,在展板前驻足观看并积极讨论。

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进行闭幕致辞 徐一驰 摄
论坛闭幕式上,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对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对论坛的工作人员和与会师生表示感谢。他说,在博士论坛举办的16年中,正是一批批博士生的不懈努力续写了博士论坛的光辉历史,为学校学术的辉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彭院长希望大家在研究生期间能有一些仪式感,相互支持、欣赏、交流和鼓励。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闭幕。

本期学术论坛师生合影 徐一驰 摄
清华大学第51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社科学院专场提供了一个学术研讨平台,有利于增进师生学术交流,促进开阔学术视野、锻炼学术能力,帮助博士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学术创新意识。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