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办第十六届国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清华新闻网9月10日电 9月2日,国际低温等离子体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国际高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Pressur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Chemistry, HAKONE 2018)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程物理系联合承办。

大会主席米克·契那克致辞
会议开幕式于9月2日上午在清华大学西阶梯教室举行。大会主席、捷克马萨克里大学米克·契那克(Mirko Cernák)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他回顾了从1987在日本召开首届会议并成功持续到第十六届的历史过程,以及该会议在国际等离子体化学领域影响力日益壮大的趋势。

科研院副院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李水清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李水清教授致欢迎辞,代表组委会对与会国内外代表欢迎,同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大学联盟、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期待本次会议继续在能源科学、工程物理、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学科交叉基础上产生更多的重要学术成果。
开幕式后,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水野彰教授作了大会邀请报告。在随后的大会议程中,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安妮·伯顿(Anne Bourdon)教授、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乔治·迪里吉斯(Giorgio Dilecce)教授、河北大学董丽芳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菲利佩·伊萨(Felipe Iza)教授、捷克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米兰·西莫克 (Milan Simek)等就当前等离子体化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作了系列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爱沙尼亚、英国、加拿大、葡萄牙、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15个国家的近百余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理论建模、等离子体在线诊断、气体放电新技术、等离子体材料处理、等离子体燃烧控制、等离子体生物应用等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会议还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国际前沿发展动态,讨论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我国工程物理、工程化学、能源、环境、材料等理工学科向交叉领域持续纵深发展。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提问
在会议国际组委例会上,15位与会国际委员一致认为,本届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对会议组织、主题、邀请报告的效果,论文评审,推动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化学与其他学科开展交叉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组委会确定第十七届国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化学会议将于2020年在荷兰举行。
供稿:能动系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