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齐聚首届“清华会讲”共论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
清华新闻网12月24日电(通讯员 余霄) 12月15日-16日,首届“清华会讲”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中外30多国的专家、学者、学生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清华会讲”理事会主席、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创始总长、SK集团顾问金在烈等出席活动,“清华会讲”学术委员会主席胡显章教授主持会讲。

开幕式现场
此次会讲旨在推动亚洲乃至全球对于亚洲价值的关注与思考、继承与弘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与世界形势下,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繁荣兴盛作出贡献。

邱勇致辞
开幕式上,邱勇代表学校对“清华会讲”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亚洲孕育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文明,这些文价值相同、相通和相近,共同的情感与价值基础让“清华会讲”的举办成为可能。亚洲正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更好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邱勇表示,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应该在推动亚洲价值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通过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建立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等举措,不断加强亚洲大学之间的合作,增进与世界其他地区大学的交流。面向未来,清华将积极进取,为进一步提升亚洲影响力发挥更大作用。

顾秉林致辞
顾秉林在致辞中代表“清华会讲”理事会对SK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培养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人才,还应该造就一流的思想家,希望大家相聚清华园,共同论讲亚洲价值,继承传统,展望未来,为发现和弘扬亚洲价值作出贡献。

崔再源致辞
崔再源表示,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尼古拉斯·德克斯致辞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尼古拉斯·德克斯教授分析了印度在反殖民斗争与全球化冲击中逐步确立自身价值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并特别肯定了大学在这一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期待“清华会讲”未来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汪晖致辞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在致辞中首先梳理了“亚洲”概念在不同区域和历史阶段解释的复杂性、延伸性,然后通过“跨体系的社会”与“跨社会的体系”这一对概念,思考怎样合理有效地弥合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的错位,最后通过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中外学者齐聚“清华会讲”推动亚洲价值的再发现表达了期待。

会讲讨论现场
开幕式后,“清华会讲”分为四个主题聚焦“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
“清华会讲一”主题是“文化、教育与新技术发展”,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冯俊教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延边大学原校长金柄珉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教授,韩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志祥等围绕现代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展开探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教授主持讨论。
“清华会讲二”主题是“亚洲价值观与共同发展”,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校长大谷哲夫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原副校长吉见俊哉教授,美国加州杰普曼大学贾文山教授等围绕二战后亚洲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与其中蕴含的全球共同发展的智慧展开探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主持讨论。
“清华会讲三”主题是“亚洲文化与西方文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首尔大学荣誉教授,韩国科学院院士李之舜先生,北京大学吴飞教授等围绕东、西方文明的互补、互融与互彰如何对治人类文明的现代性弊病展开探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关凯教授主持讨论。
“清华会讲四”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洲共同发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韩国首尔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宋丙洛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贾文山先生等围绕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内在要求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展开探讨,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琪教授主持讨论。

场上场下交流热烈
为期一天半的首届“清华会讲”于12月16日中午圆满闭幕。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华山 曲田 审核:襄楠 高原 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