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
时 间:2005年10月10日下午3:00
地 点:主楼报告厅
演讲人介绍:
小艾伯特戈尔1948年3月31日生于华盛顿。其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政治家,曾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戈尔196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9~1971年在越南服兵役。他曾说反对越战最有效的办法是亲自参战。1970年,他在西贡一美军工兵团任战地记者,回国后作为一家报社记者发表过系列报道,揭露官场丑闻。1971年起在田纳西州《田纳西人报》当记者,此间在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宗教(1971~1972年)和法律(1974~1976年)。
1976年,戈尔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并3次连任。1984年当选参议员,1990年连任。1988年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失败。1992年11月3日出任克林顿政府副总统,1993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副总统。1997年1月20日,连任副总统。
1999年6月16日,戈尔在其家乡田纳西州正式宣布参加2000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并于2000年8月16日在洛杉矶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2001年竞选失败。
2002年11月访问深圳,参加脑库论坛;2004年3月访问江苏昆山。目前主要在大学任兼职教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和费斯克大学任教。著有《平衡的地球:生态和人类精神》一书。妻子蒂珀戈尔(原名玛丽伊丽莎白艾奇逊),他们有三女一子。
内容简介:
通过讲述自己少年时期两个地理老师的故事,戈尔道出了最值得人们担忧的问题:那些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往往会使我们陷入困境。比如人们总以为地球如此庞大,我们对它的破坏不会是永久性的。
然而,由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阻挡了大气层热量的散发,使得地球气候逐渐变暖。
气候变暖使海水温度上升,导致了更频繁、更剧烈的风暴天气,如台风和飓风。去年,美国遭受了许多强烈飓风的袭击,龙卷风的频率突破了历史记录。同年,日本遭受的台风也破了记录。研究表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风暴的能量增长了50%。
气候变暖带来了更多的洪水和干旱。原因有二。
其一,由于海水蒸发量的上升,全球降雨量增大。但各地的雨量并不是平均的。其二,气候的变暖,会使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加快,造成干旱和沙漠化。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撒哈拉沙漠边的非洲荒漠。在过去的四十年,当地最大的淡水资源乍得湖几乎完全干涸,使得那里的饥荒和难民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干旱在许多内陆地区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美国,如果今后4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工业化以前的两倍,土壤中的水份就会流失30%,会严重危害到农业。而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让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工业化前的四倍,那么美国内陆地区土壤的水份含量将下降65%。类似的情况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也会发生。
地球上有两个地方对气候变暖最敏感,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
北极的冰冠是大块的浮冰。格陵兰岛冰的含量非常大,仅次于南极。而三年前,格陵兰岛突然破裂,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地下永久冻结带的融化对当地的建筑、地下管道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危害。
由于气候变暖,再加上冰的特性,北极的冰层从1970年开始迅速下降。这不仅对极地生物造成危害,还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北极将会成为升温最快的地方。有研究表明,50到75年后,北极到夏天会完全没有冰。
在南极,全球95%的淡水资源以冰的形式储藏着。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由于气温升高,南极的冰川减少了50%。
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泛滥,但对人类意义重大的大量物种却不断消失。此外,气候变暖还改变了人类与病毒和细菌的关系。在过去的25年中,出现了30多种新疾病。
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南太平洋的群岛,也对欧洲的沿海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科学家预测,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地球的重绘。
气候变暖是人类文明与地球的冲突。而人口、科技革命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是造成这个冲突的主要因素。人类一定要在经济与环境间做两难的选择吗?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已经成功登上了月球,征服了多种疾病。我们拥有科学技术,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我们一定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
最后,戈尔呼吁: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拯救地球!
相关报道:
“清华论坛”正式启动 戈尔首场主讲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张莞昀 摄影 郭海军】10月10日下午,受校长顾秉林的邀请,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走上主楼报告厅演讲台,“清华论坛”正式启动。

“清华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发起建立并主办的,以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为特色的清华大学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论坛。其宗旨是立足发展前沿,荟萃科技人文,围绕战略问题,邀请杰出学者,活跃学术思维,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和平进步。论坛主题将覆盖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有关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论坛主要采取个人演讲的方式进行,也会根据需要结合对话等多种形式。论坛预计每年举办4次左右。 “我们希望清华论坛能成为清华各类学术活动的‘旗舰’”,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薛澜教授说。据介绍,近年来,由学校举办、师生广泛参与的各类学术活动蓬勃发展。仅2004年,就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和9位外国或国际组织政要、以及一大批知名学者到清华发表过演讲,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国际或地区性学术会议多达81次,参加人数近万人。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被称为人才培养的“特殊课堂”。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启迪创新思维,很多学者呼吁,希望清华大学举办一个更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系列学术论坛,为此,校学术委员会发起建立了‘清华论坛’。”薛澜教授说,“论坛演讲人的产生是经广泛提名、相关学科学术委员会推荐、论坛咨询指导委员会决定,由清华大学校长发出邀请。”
戈尔先生是“清华论坛”的第一位演讲者,演讲地点设在主楼报告厅,曾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学者和世界政要在此发表过演讲。首场演讲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戈尔先生用大量图表和视频向清华学子阐释了自己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清华新闻网对此次“清华论坛”的首场演讲做了网络直播。“‘清华论坛’不仅要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做出贡献,同时也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知识贡献。今后‘清华论坛’每次都将开通网络直播,让对论坛内容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了解论坛相关情况。”薛谰教授说。
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钱易院士主持了此次演讲。校长顾秉林院士演讲前在工字厅西厅会见了戈尔先生。副校长谢维和参加了演讲会。演讲结束后,钱易院士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向戈尔先生颁发了“清华论坛纪念证书”。(编辑 文清)
戈尔认为发达国家应多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
http://news.qq.com 2005年10月10日22:4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李江涛)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10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发达国家应在保护地球环境上多承担责任。
在题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演讲中,戈尔以大量的数据和详实的事例,并配合多张图表、图片、动画,向数百名清华师生展示了人类过分开发自然对全球环境的破坏。他对台下的大学生说:“你们是世界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环境而努力。”
在回答一位学生提出的有关如何看待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的问题时,戈尔说,“发达国家应在保护地球环境上多承担一些责任。”
今年57岁的戈尔196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2年11月出任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1997年连任副总统。
戈尔对环境问题颇有研究,著有《平衡的地球:生态和人类精神》一书。目前戈尔主要在美国的大学任兼职教授。
10日的演讲是清华论坛的首场演讲。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启迪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发起建立“清华论坛”。论坛主题覆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
戈尔:美国就京都议定书提出的要求不现实
2005年10月10日 20:40
凤凰卫视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 胡玲 魏永林)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今天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发表了一场主题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演讲,他指出全球气候变换的严重性应该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警惕,并找到有效的方法阻止全球变暖,他并且指责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不现实。
对于美国国会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与中国同样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为理由,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表示,这一要求是不现实的,并希望未来美中两国能就减排温室气体达成更好的协作方案。
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我认为处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让低收入的国家承担和高收入国家一样的责任是不现实的,为了让世界更好地共同向前发展,各国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说中国,中国采取的行动,对汽车的尾气排放,就设立的更高的环保标准,以及很多的植树计划等等,中国作出的很多努力这都将使世界不断的发展。我希望美中能就此问题达成一个更好的协作方案。”
戈尔是在演讲后回答清华学生的提问时作上诉表态的,而在演讲中他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演示了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淡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危害,并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目前全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而京都议定书的通过迫在眉睫。
相关图片:

顾秉林校长在工字厅欢迎戈尔先生

顾秉林校长向戈尔先生赠送纪念品

戈尔先生演讲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钱易院士主持演讲会

戈尔先生演讲会会场
(摘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