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杨景涵
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赵一曼纪念馆就坐落于此。行走其中,在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与“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完成了这场跨越时空的见面。
踏入这里,历史的厚重感如潮水般涌来。黑白照片里,她的眼神坚定如炬,仿佛穿透时空。她曾是风华正茂的女子,是温婉贤淑的母亲,却也是宁死不屈的战士。敌人的酷刑摧残了她的身体,却无法撼动她的信仰。铁镣锁得住她的双手,却锁不住她“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情。她的生命定格在三十一岁,但她的精神却在烈火中淬炼成永恒的光辉。
在陈列厅里,每一件遗物都在诉说着她不屈的意志。那件血迹斑斑的囚衣,见证了她“竹签钉指”的剧痛;那封写给儿子的诀别信,字字含泪,却又字字铿锵。敌人可以折磨她的肉体,却无法磨灭她的信念。她的坚贞,如高山之松,经霜愈挺;如寒夜之梅,历雪愈香。她的牺牲,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抗争的开始——她的血,染红了中华儿女奋起的旗帜。
赵一曼的家书,是她留给世界最后的温柔与刚烈。纸短情长,字里行间是母亲对幼子的不舍,更是战士对信仰的坚守。她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可历史早已证明,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故事震撼了无数后来者的心灵,她的精神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道路。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走出纪念馆,眼前是繁华的街道,是熙攘的人群,是和平年代的烟火人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抗战胜利而不畏牺牲的千千万万个身影,八十多年前的血与火,已化作今日的安宁与繁荣。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赵一曼,这个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名字,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看到的不仅是苦难,更是一种不朽的信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思政实践”课程赴四川宜宾、泸州支队队员)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