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工物系技术物理所党支部所在的工物系核燃料团队共有8位教师,均为共产党员。团队围绕核燃料循环重点领域,主要开展同位素分离、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是技术物理所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党支部将党建引领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强化保密责任意识,实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相促进、共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筑牢安全防线
党支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严格履行政治把关职责,筑牢组织建设的政治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党支部以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为主线,严肃规范组织生活,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会议精神,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学习、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引导党员善于辨别是非、站稳立场,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贯彻、积极落实。
结合核燃料领域的特殊使命,党支部深入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精神,通过组织老中青三代党员座谈、讲述学科发展史、开展主题实践与保密警示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使命意识与底线思维。党支部注重在精神传承中凝聚力量,引导教师党员将“小我”融入“大我”,形成“事业共进、精神共传”的支部文化,推动政治功能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筑牢思想根基与安全防线。

强化政治功能,加强理论学习
(二)贯彻“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强化专业引导
党支部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理念,重视核燃料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在导学中的引领作用。
党支部组织教师党员深入研讨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编写并出版了3本专业教材《核燃料循环导论》《核能利用与核材料》《核材料与应用》。引领学生面向核燃料重点领域需求选择科研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行业中的技术难题。近5年来,4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人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1人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7人获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等。
党支部注重加强职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5年来,累计为核燃料行业输送博士生17名、工硕47名,“创新培养模式,输送核燃料高层次人才”成果获2019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持续关注行业内毕业生的成长,注重“扶上马、送一程”,一批毕业生在行业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党支部通过组织行业实践、校友座谈等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同学到核燃料行业发展,扎根西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积极组织与校友座谈
(三)聚焦业务工作,彰显担当作为
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引领,把准方向航标,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支部为纽带,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在科研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党支部立足我国核燃料行业需求,与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作为参与单位,曾获中核集团重大科技成果奖金奖、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党支部立足于解决重点行业痛点问题,积极推动成果技术转化与应用研究。党支部成员在项目推进落地的关键时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现场,迎难而上,与一线工人并肩作战,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各项进度。团队所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速磁悬浮压缩机已实现工程应用。

党支部赴企业学习交流
党支部在日常组织生活中,增加中心工作讨论环节,明确近期工作重点,凝聚共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题组织生活,聚焦学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问题开展研讨、提出措施,有力推动团队高质量发展。党支部所在团队先后获评2023年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经验启示
工物系技术物理所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密结合行业特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在关键设备研发与国家级平台建设中彰显担当;以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为核心,构建从价值塑造到行业输送的全链条育人机制,为核燃料领域持续输送高层次人才;以党建与业务双引擎,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与中心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与团队发展同频共振,有力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战斗力。党支部曾于2001年、2007年、2017年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5年6月再次获评清华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
(清华新闻网11月21日电)
供稿:组织部、工物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