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 陈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进一步开展作风建设,以此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走深走实联系师生,夯实服务育人根基
中央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新闻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工作,也做了不少具体工作。但在日常接触中,我觉得还有进一步做深做实的空间。比如,我们可以更加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实习安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尤其是一些同学在升学、就业压力下容易产生困惑,我们要多倾听、多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服务才会更有针对性,管理才会更有温度。
二、把握导向严控尺度,推动宣传真实有度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题中应有之义。宣传工作是我们的专业领域,事关学校、学院形象,事关师生、社会观感。日常的宣传工作中,不能流于表面,更不能为了出成果而“凑数字”“拼噱头”。我们要把好方向、把好内容,把好文字关口,讲清楚该讲的、讲实在能讲的,把宣传做得真实、有力、得体,真正发挥引导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
三、规范对外交往行为,不断强化规矩意识
在参与一些对外培训、调研、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越是接触多、活动多的时候,越要绷紧纪律这根弦。例如有些活动安排,我们要守住分寸,明确哪些该参加、哪些不该参加。看似小事,实则体现着规矩意识。把这些细节处理好了,就是在守住底线、树好形象,也是在为各项工作营造干净、务实的外部环境。
四、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警示教育不是“秋后算账”,而是防患于未然,是对每一位同志的提醒与保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重业务、轻作风”的倾向,对一些作风上的小问题容易放松警惕,甚至“习以为常”。但正是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往往会埋下更大的隐患。作为学院党委纪检委员,我觉得要把警示教育做在平时、抓在日常。要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让大家看到违纪带来的代价,从内心真正敬畏纪律、敬畏规矩,把“红线”当“底线”,把“底线”当“高压线”。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纸制度,更不是阶段性要求,而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作风标准。它强调的“细节”“小事”,正是衡量工作态度和政治觉悟的重要尺度。我们要把讲规矩、讲作风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育人环境。
(清华新闻网5月23日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林萍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