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新时代思政课 清华答卷 - 正文

穿越烽火岁月,找寻抗战精神的“课堂”

——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程各支队深入抗战纪念地开展社会实践

在烟台博物馆“世纪之路”展厅里,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程支队的同学们屏息凝视着那件布满138处弹孔的雷神庙雨搭子,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悲壮。历史的重量在这一刻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3000余名清华学子通过“思政实践”课程,走进一个个抗战纪念地,寻找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思考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20250814-思政实践-无-“‘烽火记忆’口述史整理”支队采访抗战老战士.jpg

“思政实践”课程“‘烽火记忆’口述史整理”支队采访抗战老战士

对“‘烽火记忆’口述史整理”支队而言,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与术语,而是一群白发老人眼里的光——他们曾经用青春与热血,在华夏大地刻下了“胜利”二字最滚烫的注脚。在党委武装部教师白玉凤带领下,支队踏上了前往河北邯郸的寻访之行,与九位百岁抗战老战士面对面交流,聆听那段峥嵘岁月的鲜活记忆。此行中,队员们还深入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跃峰渠纪念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实地触摸历史的脉搏;前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孤的山烈士陵园和梁沟脑沟兵工厂烈士陵园献花,致敬缅怀英烈。

20250814-思政实践-无-“绿映沅湘”支队参观辰州日报旧址.jpg

“思政实践”课程“绿映沅湘”支队参观辰州日报旧址

从华中的抗日前线到湖南的抗战后方,清华学子们继续追寻着历史的足迹。在湖南沅陵,“绿映沅湘”支队走进沅陵苏区史实陈列馆与辰州古街。抗日战争期间,辰州日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战,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向后方群众广泛传播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如今,在辰州日报旧址上,孩子们正在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民族精神始终在这片土地上流淌、赓续和传承。

20250814-思政实践-无-南涧支队参观西南联大旧址.jpg

“思政实践”课程赴云南昆明、南涧支队参观西南联大旧址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在云南昆明,日新书院“思政实践”课程支队前往西南联大旧址。队员们驻足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旁,聆听历史的回响。这座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三绝碑”,铭刻着1938年至1946年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跋涉三千余里南迁昆明的壮举。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泛黄的讲义、磨损的钢笔、褪色的照片,无不诉说着一个民族在最艰难时刻依然坚守着文化脊梁。从战火纷飞中热血青年的“刚毅坚卓”到新时代青年的创新进取,在时代变迁的薪火相传中,中华文脉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

20250814-思政实践-无-“思政实践”课程支队在各抗战纪念地.jpg

“思政实践”课程支队在各抗战纪念地

在广东江门,致理书院的同学们追寻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松山炮楼的战斗足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日新书院的同学们登上大青山,聆听草原儿女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故事;在河南嵩县,清华大学与河南大学两校学子齐聚抗战办学旧址,重温革命先辈在烽火中对教育薪火的守护……从南粤大地到云贵高原,从中原腹地到边疆热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同学们切身感受民族危亡时刻的众志成城,深刻体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紧密相连。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场奔赴大江南北的“思政实践”之行让清华学子用脚步丈量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用心灵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散去的硝烟,化作民族精神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和平年代的青年,同样肩负着时代重任。

供稿:“思政实践”课程组

文字:乔英姿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

2025年08月15日 08:34: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