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在实践中感悟边疆发展脉搏,2025年7月6日至11日,清华大学“数域拓疆”思政实践课程支队赴新疆乌鲁木齐及伊犁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支队成员通过校际交流、历史探访、文化体验与戍边精神学习,以行动感悟民族团结的深厚内涵与边疆建设的时代精神。
实践支队首站走进新疆大学,参观了数学系馆,深入了解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并聆听了清华大学援疆教师李铁成的支教故事。随后,两校数学科学系举行交流座谈会。双方围绕学院建设、学生培养、社会实践及未来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两校数学科学系师生座谈交流
此外,支队成员还参观了新疆大学校史馆,重温了20世纪50年代清华援疆教师参与建校的传奇历史,直观感受了新疆大学的发展脉络,让“援疆支援、互助共进”的精神在行走中愈发清晰。
7月8日至11日,清华大学与新疆大学的27名师生共赴伊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开启“同吃、同住、同实践”的沉浸式调研。
在喀赞其民俗区,支队成员被“伊犁蓝”吸引,感受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和谐的生活画卷。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技术的利民之举,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学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则如一部立体史书,系统展现了从草原文化到多民族民俗交融的壮阔历史,让成员们对新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支队参观锡伯民族博物馆
深入锡伯古城,成员们重温了锡伯族“万里西迁、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最生动的写照,其坚韧不拔、保家卫国的精神触动了所有人。
在小白杨戍边文化展览馆,一段艰苦卓绝又充满光荣的戍边历史徐徐展开。曾在此戍边的程富盛与师生们分享了当年的奋斗故事,并一同高唱《小白杨》。程富盛带领师生参观昔日营房,讲述战士们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忠于祖国,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小白杨精神,化作一幅幅鲜活画面,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

两校学生在伊犁将军府前合影
此后,支队登上格登山,追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历史,感受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在霍尔果斯,参观中国文化馆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开放与繁荣;在伊犁将军府,通过了解清朝对新疆的有效管辖历史,进一步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短短的实践课程,对“数域拓疆”支队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淬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小白杨精神为激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新闻网8月7日电)
供稿:数学系
编辑:邱收
审核: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