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3周年 - 正文

【校庆花絮】五秩芳华,归来仍少年!

清华新闻网4月29日电(记者 王子衿)雨濯春尘,草木蔓发,四月的清华园桃李芬芳。在113周年校庆之际,毕业50周年的1970届校友们满载而归,欢聚母校,畅叙同心筑梦的五秩芳华。

李爱兰

74岁的李爱兰既是毕业50周年的校友也是筹备本次纪念大会的中坚力量。1974年她从水利系毕业后便留校工作,伴随着祖国的前进脚步一同成长,在清华水利系深耕了五十余年,见证着清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的飞速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自学生时代起便一直牵动着她的心,“当时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系就搬到了三门峡工地,住窑洞睡稻草,洗漱用冰得刺骨的河水。”

工地的学习生活艰苦而淳朴,也让同门师生结下了最真挚深厚的情谊,磨砺了彼此顽强刚毅的特质。李爱兰笑着回忆道:“同学们之间就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都特别主动地服务奉献。连工地里的公共楼道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打扫,有时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整个校舍就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我们这一届就是这个特点,学习做事都进取争先、吃苦耐劳。”

毕业后,李爱兰与同学们奔赴各条战线,成为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中一颗拧不坏的螺丝钉,默默践行“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誓言。毕业30周年之际送给母校的礼物——沉睡于江底亿万年的三峡石是李爱兰心中最生动的报告“我们要永远做这个基石,从最底层做基石,这是清华赋予同学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

刘谦、栾国华

“我们都是党员,都是同个班毕业的,都有一份要做好工作的诚心,所以我们就结婚了。”签名墙前刘谦、栾国华校友伉俪精神抖擞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五十年前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锻压专业,共同的报国理想让他们坚定不移双双选择了北大荒投身军工机械事业,也正是这份默契开启了他们已携手相伴近五十年的浪漫爱情。

园子见证了刘谦、栾国华夫妻沉甸甸的回忆。1970年全校师生组成民兵团外出拉练,他们共同走过1100里路途经11个县区;两人大学时期在植树节一起种下的树苗早已葱茏繁茂,密叶匝匝。

最是理想动人心,毕业分配时二人都拒绝了干部岗位,选择投身技术一线,携手相伴、默默奉献了五十年。“我们当时就想选专业能够对口的,这样能尽快进入角色,把满身的劲都使上。没想到国家不仅分配了工作,还分配了爱情。”栾国华笑着说。

齐晓荣和同学

大礼堂外,几位穿着中国红运动“班服”的校友围坐在一起,火红的龙昂首向天,霸气十足。“我们是自发组织穿过来的,穿上它我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的体育场,非常自豪!”齐晓荣是当年校女篮队的队长,带领清华大学校队在1972年的高校运动会中拿下了第一名。

毕业五十年,齐晓荣一直保持着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根据自身状态科学制定计划,每天坚持完成自己的运动目标,日均要走到八千步。

她真切地感受着清华育人的影响,自己当年受到清华体育传统的鼓舞,不仅在篮球场上获得了成绩,更加得到了意志力、人格和心态的锻炼,在投身工作中身体力行自强不息。今天年逾古稀的齐晓荣步履矫健,精神奕奕,“这些都得益于我们的好身体,得益于年轻时在母校的体育锻炼。”

徐必林

电子系校友徐必林是从部队选拔到清华大学就读的,和同学怀抱着“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共同心愿。毕业后他回到了原来的部队,扎根五十年,将所学倾注到军队建设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敢自称是清华培养的精英之才,但不管能力是大还是小,都在努力实践清华教给我的,如何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

徐必林退休后继续积极投身社会工作,坚定说道“我想为国家做贡献,想为他人做点事。努力‘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甚至六十年七十年。”

重返母校也令徐必林感受到日新月异的极大变化,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优美干净的校舍,先进前沿的实验室……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他说:“希望学弟学妹们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探索人类科技的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渝地奉献。”

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各行各业的1970级清华毕业生以五十载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非凡篇章,更为母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程。

编辑:吕婷 王子衿

审核:郭玲

2024年04月29日 11:24: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