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难忘2022毕业季 - 正文

【毕业生故事】岳思妤:选择一程风雨,担起一片天空

记者 黄斐 学生记者 李若佳

2017年,岳思妤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好奇踏入清华园,从沿海女孩,到最懂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青年之一。2022年,满载收获,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毕业的岳思妤即将走出校门,带着“红”的鲜亮底色、坚持“专”的勤奋求索,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我的原则是做实事”

岳思妤不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作为青年献词团的一员为建党百年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献词团的训练集中在五六月份,彼时正是北京天气最闷热的季节。为呈上一场完美的献词仪式,岳思妤和同伴们一共训练了526个小时。训练时间与博士论文的开题时间相撞,她的开题报告基本都是在往返大巴上完成的。但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当站在天安门广场与1000名青少年共同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那一刻,她不禁热泪盈眶。

20220626-毕业生-XX-岳思妤参加建党百年庆典留影.jpg

岳思妤参加建党百年庆典留影

一来到清华大学,岳思妤就报名了学生德育助理和辅导员的岗位。“说实话,一开始做学生干部我只想浅尝辄止。”但在担任辅导员的过程中,她对于“双肩挑”的理念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充分锻炼,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2020年海外研修期间,岳思妤担任辅导员的高年级博士班面临毕业。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跨越六个小时的时差,线上为毕业学生答疑解惑、办理相关手续。毕业时,全班同学为她手写了贺卡,并送上礼物以表达他们对这位“小小导员”的感激。

“我的原则是‘做实事’,只有落实到同学们相关利益时,工作才是真正有价值。”她说。

2018年的冬天,地学系的学生反映实验室里有实验试剂的味道。岳思妤作为地学系研究生会主席,联合其他研会骨干对此进行了充分调研,并将结果编写成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这一调研结果最终被提上校领导接待日交流环节,得到充分回应,就在去年,地学系的所有学生办公室全部安装了新风系统。

在2019年的各类评选中,地学系研究生会的工作得到了不少荣誉,但最令岳思妤骄傲的是地学系研会的“群众满意度”位列四十个院系第一。“自下而上的荣誉对我来说是最实在的嘉奖,说明你的工作真正做到位了。”她说道。

不同于一般的导师希望学生专心学术,岳思妤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尝试得到了导师阳坤教授的大力支持。“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应当支持大家百花齐放。”阳坤表示

在岳思妤看来,导师是研究生期间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导师曾说:“我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你们的老师。”导师陪伴学生的时间甚至超过了陪伴自己的家人,“还记得有一年在大年三十返乡的火车上,老师还在帮我修改论文。”岳思妤回忆起这件事,仍然感动不已。

20220626-毕业生-XX-阳坤教授师门在“良师益友”颁奖典礼当天的合影.jpg

阳坤师门在“良师益友”颁奖典礼当天的合影

走进那片田野

研究生期间,岳思妤的研究主要围绕喜马拉雅山的气候模拟展开。但从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她,山都没爬过几座,更别提世界最高峰了。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方式,使她陷入了一种迷茫感。

在导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岳思妤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参加“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开展实地考察。

在此前的区域气候模式中,青藏高原南部的下垫面类型都被设置为壤土,但经过深入荒野的走访,岳思妤发现山区地表存在大量岩石裸地,与模型设置差异巨大。回到北京后,她马上利用卫星数据修正了模式中的错误表达。修改后的模型对于地表能量和降水的模拟结果拟合度都有了显著提升。

20220626-毕业生-XX-青藏科考.jpg

2018年,岳思妤首次登上高原,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

然而,2019年下半年,岳思妤的研究遇到了瓶颈,几乎半年没有太大进展。她试图通过全球大尺度气候因子推测青藏高原南部的气候变化特征,但由于影响过程复杂,现有技术和理论水平下很难推演出直接的因果关系。

为了突破瓶颈,岳思妤在清华大学“辅导员海外研修计划”的支持下于2020年1月前往美国夏威夷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访学。夏威夷大学的Bin Wang教授是气候学界的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获得者,即使已经年过七旬,但他仍坚持与岳思妤每天共同探讨一两个小时,讲授过程中亲自用铅笔绘制波列的生成和传播过程。

访学期间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高峰,岳思妤只能停留在夏威夷岛上。但这段“与世隔绝”的时光恰恰带给了她一次全身心投入学术的机会。

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中心的热带海岛,岳思妤用脚步丈量了气候模型中的广袤土地,具体成果成为她博士毕业设计中重要的部分。

行我所行,无问西东

毕业后,岳思妤即将入职国家气候中心,继续从事她所钟爱的气候变化研究。“我更喜欢将科学和技术结合,希望自己研究能够真正落地,推动社会发展。”岳思妤将在国家气候中心担任研究岗位,通过对气候变化开展预测、对碳中和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研究,从而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20220626-毕业生-XX-岳思妤毕业照.jpg

岳思妤

20220626-毕业生-XX-与朋友.jpeg

岳思妤(右)与同学

在清华大学接受教育对岳思妤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在初入清华时,她也曾对于国外更先进的设备、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过憧憬。但在清华大学投入学习、科研、社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活动的经历使她更愿意投身于祖国科学事业。

国际气候谈判中,各国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专家学者对于该议题的了解有多充分。在岳思妤看来,青藏高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因其面积广阔、无人区众多,也存在很多的科学空白。自己的研究不仅能够服务国家气候变化战略方案,也能够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技术支撑。

“能够为国家战略服务,将家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我感到非常值得。”

岳思妤与同学在毕业典礼现场

“学校的教育指引我要胸怀家国天下,静下心来做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我将尽力守护‘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这份属于我们和后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2022年6月26日,岳思妤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庄严许下面向未来的诺言。

选择了一程风雨,就要担起一片天空。从清华走向世界,从世界回到祖国,岳思妤的远大前程,才刚刚开启。

(清华新闻网6月29日电)

编辑:黄斐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6月29日 08:35:1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