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开拓进取 扎实有效 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实验室保障条件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五年总结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一、五年工作概要

学校根据“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实验室建设的具体目标,2017年提出“基础条件平台要率先实现世界一流”,2018年提出“用队伍建设、体系规范、服务改进推进基础条件平台双一流建设”。

(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五年,学校建成电磁实验中心、药学技术中心、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三个校级平台,获批建设声环境公共实验中心、天文技术中心、水气跨介质中心三个校级平台,推进依托材料学院的两个校级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整合为新的物质科学实验中心,学科覆盖全面、技术水平领先的科研公共支撑环境基本形成。通过支持脑与智能方向的生物医学测试条件扩能、建设灵长类动物培养条件、高性能计算平台扩能等,有力提高了平台的技术水平和实验能力。

20220927-实验室管理处-巡礼-无 (3).jpg

电磁实验中心多功能电磁场综合测试暗室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校级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年均机时达到1934小时,参加科技部考核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年均机时达到1770小时,在全国四次考核中获得三次“优秀”、一次“优良”,在高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12月起校级平台全面推行7天24小时全时服务,成为全国高校平台管理的标杆。实施用户水平提升计划和实验技术人员水平提升计划,校级平台每周组织用户培训,2021年组织培训945场,参加培训1.4万人次、累计获得独立上机资质6022人。每月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培训,2021年1200余人次参与。

过去五年,学校利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和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项目支持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实验教学硬件水平显著提升,部分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口袋式实验设备、赛课结合模式广泛应用,包括远程硬件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等内容的在线实验教学项目扎实推进,在疫情条件下有力支持了教学计划的落实。

20220927-实验室管理处-巡礼-无 (1).jpg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机械臂

20220927-实验室管理处-巡礼-无 (2).jpg

材料学实验教学中心主办的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顺利完成实验技术队伍改革,学校设置实验教学岗位232个、校级平台实验服务岗位179个,实施高水平青年人才引进项目和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提升计划,实现从岗位错配、职责混搭到人岗匹配、责权明细的转变,从编制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增强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和工作归属感,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实验技术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过去五年,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2017年专门设置了一个分管副处长岗位,职工人事制度改革中又设置了15个实验室安全专业岗,是全国第一家安排专业技术岗位开展专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校。自2017年起,制定实施实验室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包括30多个学校层面制度的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基于戴明环(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危险源动态台账和安全检查信息系统,全面落实和提高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逐年专项开展实验室安全条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和风险评估为抓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过去五年,建设校级实验室安全培训课件43个、安全培训慕课1门(另外在建慕课2门)、虚拟仿真课程1门。定期开展校级实验室安全培训、编制《实验室安全手册》、更新安全考试题目,根据院系安全管理级别及人员类别制定准入要求,实现培训人员全覆盖、培训分类别、最低课时有要求。自2019年起,建立实验安全分析报告和项目安全分析报告审核机制,对师生拟开展的实验/拟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前/立项前的危险源识别、防护措施分析。自2020年开始实施实验室装维修项目的安全审核工作,对新改扩实验室项目进行开工前审核。通过完善中英文实验室安全信息门牌,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安全知识大赛活动,设立实验室清理日,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安全检查、拍摄安全宣传片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交流等措施,提高全校师生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参与度,逐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促进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

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动态管控隐患台账,及时整治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每周一查,每月一册(简报网上公示)、一次研讨、一次回头看,每年至少两次实现实验室安全检查全覆盖。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包含人员、物品、科研项目、危险因素和隐患的实验室危险源动态台账,使安全检查实现全方位和精细化,采用PDCA管理方法,实现检查与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从而实现高动态隐患管控;建立院系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机制、安全隐患台账和安全条件建设项目联动机制,督促院系从凭主观申报向根据隐患制定改造计划转变,促进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

以服务和保障为宗旨加强实验室安全条件建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和法律法规要求,将化学品库改造为试剂材料采购中心,建立学校统一管理的试剂材料采购系统。针对用气、通风、化学危废、生物废弃物、实验室安监预警、排水排气装置等进行专项改造。

为实现实验室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危险等级较高的院系中选取化工系作为试点院系,共同组织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是国内首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服务方面获得ISO三体系认证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

(三)仪器设备类采购管理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以加强内控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为主线,使仪器设备类采购管理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采购安全屏障。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制定修订《清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清华大学仪器设备招标工作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仪器设备类合同管理办法》《清华大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信息、采购结果、合同等加大公示力度,加强监督力度。梳理采购风险点,对岗位职责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遵循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科学设置采购人员岗位,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实现采、管分离,健全内部风险防控体系。

推动仪器设备类采购管理现代化建设,提升采购管理服务效能。2019年1月全面上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仪器设备类全生命周期业务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多部门线上协同审批,随时随地便捷办理,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让“信息多跑路、老师少跑路”,通过高效的采购服务积极应对持续增长的仪器设备类采购需求。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仪器设备类资源配置支持功能,在申请审批时通过同类设备采购历史查询避免重复购置,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政策研究、宣传和培训,提供专业化采购服务。积极参与教育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为政策修订完善献言发声。2018年起借助人事处的秘书培训平台,每年开展四期采购政策培训。2019年以来为生命学院、医研院、微纳电子系、航院、工物系、网研院、高技术实验室等采购大户“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或针对项目开展持续深入的政策咨询指导,从而有效保障了暗物质实验、CERNET二期等学校重大采购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亮点

(一)全面推行7天24小时开放,提高校级平台实验服务水平

随着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加快,实验支撑越来越重要,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师生开展实验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平台开放时间,经过全面调研和试运行,最终校级平台全面推行落实7天24小时开放。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全面建设门禁和监控系统,支持安全管理和远程指导。所有校级平台均建成门禁和监控系统,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只有预约成功的用户才能按权限进入相关实验区域,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通过满足需要的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

制定用户分级策略,鼓励非工作时间预约服务。在部分平台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支持平台按照分层次培训,对用户资质进行分级管理,初级用户只能在正常工作时间由实验技术人员提供服务,高等级用户则可以预约自主或者半自主实验。对于自主、半自主实验,平台予以收费上的优惠。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用户分级模式,建立信用机制,保障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经过三年多平稳运行,7天24小时开放运行机制已经成熟,2021年校级平台年非工作时间机时数超过30万小时,日均800多个小时。

(二)实施实验风险评估,引领源头前移管控

学校涉风险实验体量大、构成复杂,同时,学校新研究方向多、交叉学科多,实验风险管控难度大。实行源头管控、关口前移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对策。2019年开始,学校逐步全面实施实验风险评估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多部门协同推动安全风险评估措施全面实施。2019年,学校实验室管理处与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联合发文,将研究生开题报告、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开题报告和科研项目立项纳入实验室安全评估范围,要求学生对风险识别、防护方案、实验废物处置方案进行分析论述,并签署个人承诺书。

全面实施宣贯,试点先行推进。通过组织安全助理交流会、暑期工作研讨会、各级安全培训会及列席院系党政联席会,进行实验风险评估的全面宣传和培训。2020年,学校重新制定安全分析报告模板,并以化学系、化工系、材料学院、车辆学院、水利系、电子系等6个院系为试点,安全评估报告在院系审核基础上,全部进行校级审核,针对书面报告不通过的师生,全部进行“一对一”面试。2021年推广到全校,覆盖25个院系,全年审查安全报告2351份,面试560份,累计审核报告5000多份。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实验风险评估在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在源头上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与设备采购审批关联,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安全培训内容。在评估和面试过程中,与相关责任人反复沟通修改,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有力促进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此项工作被纳入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并向全国高校推行,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三)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清华大学仪器设备采购量大,情况复杂。为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学校采用仪器设备类全生命周期业务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并于2019年1月全面上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该平台具体功能和作用如下:

实现从购置论证直到处置下账的在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所有申请审批实现在线流转,实验室管理处与资产处、财务处、人事处有关数据对接打通,实现多部门、多业务、多角色在线协同,计算机端、微信端、邮件端多种操作方式并行。整合供应商、招标代理、外贸代理资源,实现采购过程线上留痕。实现多维度数据统计功能,为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在线流转,最大限度减少师生跑腿;整合采购、资产、财务各环节基础数据,加强数据一致性管理,减少数据填报工作量。设置授权代理机制,教授可以授权学生、助理人员代办业务,节约时间和精力。

全面启用10至50万元设备“网上比选”采购方式。将线下市场调研转变成线上询价,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社会监督,在保障阳光采购的前提下,降低师生工作量,提高采购效率。

三、经验总结

过去五年,实验室管理处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类采购等方面开拓进取,敢打硬仗,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学校战略目标

实验室管理处2017年提出“基础条件平台要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的工作目标,在基础条件平台、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类采购三个主要职能方向上勇于创新,寻求突破。在平台内容建设、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手段、采购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既主动配合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现实需要,又积极主动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了若干重要平台布局、实验室安全手段和采购管理服务方式的持续进步。

(二)增强主动意识,自觉迎难而上开辟新方向

主动意识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新的方向,比如布局声环境等校级平台、推行7天24小时开放、实施实验风险评估、开辟“网上比选”采购方式等,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强化主动意识,才能迎着困难上,勇于挑战困难,也才能开辟出新的工作领域,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保持研究状态,努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研究是科学认识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手段和过程。当前历史阶段,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开辟新领域,认识新事物,非研究不能成功。研究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工作研究,才能更好地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

(四)坚持联系群众,服务全校师生

学校职能部门是联通学校和广大师生的重要桥梁,在推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规定和要求,要做好宣传,讲明道理。对于工作流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师生少跑路。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清华新闻网9月27日电)

供稿:实验室管理处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2年09月27日 12:37: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