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8月16日电 8月9日至11日,第十四届亚太地区交通与环境会议(APTE 2025)在杭州举行。会议以“新兴交通解决方案:构建高效、可持续、可靠、包容的交通体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名交通领域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交通科技前沿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全球交通创新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交通智慧。

大会现场
大会主席、亚太未来交通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曲小波在开幕致辞中表示,APTE 2025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引领未来交通技术革命的重大使命。希望全球学者以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石,共同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可持续、包容的未来交通体系。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杨晓光介绍了浙江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的探索与实践,并表示,浙江愿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交通体系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方向迈进,服务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周慧洁表示,示范区作为浙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将充分发挥“开放平台+枢纽+会展”叠加优势,携手全球伙伴打造现代化临空经济新典范。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王建强介绍了学院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智慧出行等前沿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交通体系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
亚太未来交通学会主席、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院长潘先榜(Fwa Tien Fang)回顾了APTE会议的学术使命,强调交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期待本次会议继续为全球交通创新发展提供关键平台。
主旨报告环节,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乔纳斯·埃利亚松(Jonas Eliasson)、韩国工程院院士黄祺淵(Kee Yeon Hwang)、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孟强(Qiang Meng)、阿里云副总裁张磊(Lei Zhang)、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王予红(Yuhong Wang)等,围绕变革性交通技术及政策设计、智能交通边界动态拓展、无人驾驶汽车普适效率界限、智能体协同创新、智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沿主题发表演讲。
大会同期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议题覆盖全球治理协同、机构协作机制、可持续交通发展、低碳交通转型路径、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数据融合应用、未来出行模式探索及政策机制创新等领域。

分论坛
会议期间还颁发了亚太未来交通学会技术进步奖、APTE 2025最佳论文奖及最佳报告奖等。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与期刊《交通研究通讯(英文)》(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联合主办,浙江省中清智博交通信用技术研究院协办。
供稿:车辆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